花粉乐分享平台宣传视频
> 华为资讯 > 华为资讯 > 智能汽车 >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来源:好人长安君
2021-07-02 13:51:39
1476
管理

4939c8b941034655ae58e2c565f5820c.png

文/好人长安君 排版/好人长安君

最新的胡润全球富豪榜刚出来,马斯克排第一,他能够像坐火箭一样飙到这个位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斯拉在去年市值暴涨,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所以我想说的不是马斯克有多少钱,而是特斯拉所在的电动汽车行业最近真的太火了。这种火不仅点燃了马斯克继续在火箭上花钱的热情,还温暖了中国造车新势力,比如说前年底差点破产的蔚来,经过去年一年的暴涨,它的市值居然排到全球第五。

像比亚迪、吉利这些老牌造车豪门,卖车挺多的,但是市值跟蔚来一比简直没法看。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车行业最近真的火得一塌糊涂。搞房地产的恒大入局了,互联网科技企业百度和阿里入局了,做代工的富士康也入局了,更不要说那些传统造车势力……但是在这样争先恐后造车的热潮里,可能是中国最有分量的民营科技企业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却说华为不造车。

而且还说了两遍。

那么问题来了,任正非为啥做出这样的决定?它是基于哪些考量呢?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一、华为是否具备造电动车的能力?

有人说华为不造车,是因为华为根本不具备造电动车的能力。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绝对。

这种说法主要从传统汽车行业的角度分析,汽车工业涉及的门类之广和零件之多确实造就了汽车业极高的行业门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下周回国”贾老板造汽车的遭遇看出来。

但是岁月奔流,贾老板布局电动汽车的时候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那个时候特斯拉甚至量产还有不少问题,而如今的技术背景是什么呢?电动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已经立了起来,电池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电驱发动机技术也已经成熟,更重要的是5G及物联网技术趋近成熟,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共同为无人驾驶奠定了基础。

说白了,就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已经从特斯拉、FF时期的拓荒状态发展成为了产业链齐头并进的状态。汽车品牌方不需要花大力气推动电动汽车硬件方面的研发,在硬件上他们更多的精力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他们想要打造怎样的产品?而产业链已经基本具备支撑这些商业计划的技术能力。

这里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电动汽车产业链,传统汽车行业的发展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繁荣也将全世界电动汽车产业链吸引至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加上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产业链创新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高度成熟。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这是蔚来、小鹏、理想能够迅速崛起的底气所在,是恒大一个做地产的企业敢于跨界入局电动车的根本原因所在,是特斯拉中国建厂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FF绕一大圈又回到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白了,未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技术可能跟消费电子一样,成为“世界工厂”。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容易理解百度、阿里巴巴切入整车制造的理由,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车企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于科技巨头们,因为电动汽车最终的走向是另一个名字——智能汽车,而智能汽车硬件端的差异在不远的将来必定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而不断减小——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那个时候决定用户体验的就是软件方面的差异。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需要说明的是,百度和阿里切入整车制造的落脚点不同,百度的优势在于阿波罗平台的成熟,它是目前国内甚至国际上无人驾驶技术最为成熟的企业之一;而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于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能力,高德地图、千寻位置加上云计算,这个“三叉戟”算是阿里的王炸。

而对于美国科技巨头来说,苹果的硬件设计能力业内独步,而且无人驾驶汽车早就已经在推进,所以它造车不稀奇,稀奇的是为什么跟韩国现代合作。谷歌跟百度类似,但是谷歌尴尬的地方在于技术落地,美国电动车行业基本上就是特斯拉一枝独秀,谷歌在美国本土落地的可能性很小。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那华为有什么呢?

单就电动汽车行业来说,华为有三宝:海思、5G和国内影响力。

先说海思,其实指的就是芯片设计能力。海思在高端芯片生产上已经被美国卡住了脖子,但是它的设计水平并没受到多少影响。而且巧合的是电动汽车所需要的芯片在生产上对工艺要求并不高,甚至连华为已经封顶的芯片工厂(上海张江)都有能力生产。那么对于华为而言,就存在着一种极大的可能,海思能够让华为在汽车芯片领域获得巨大突破,而这种突破很可能转化为华为的优势。

其次是5G,它代表的是华为在物联网技术和V2X方向上的推进。华为可能是最早布局5G技术的通信企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很可能是对5G相关行业探索的最早的企业之一,而且从华为的项目来看,物联网技术早已经纳入华为的技术研发视野之中,所以华为在无人驾驶这块的技术实力很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高。

最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华为的国内影响力。从商业角度来讲,华为作为一家跨国科技企业,它的营收规模以及业务范围,对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而言同样具有巨大的合作前景,同时华为之前的众多供应商实际上也涉足有电动汽车业务,华为切入的话会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而除了商业角度,华为的社会声誉以及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都意味着,华为造车能够较为轻易地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单从这三方面来看,华为实在没有不造电动汽车的理由,这也怪不得华为内部总有大佬向任正非建言涉足整车制造。并且华为内部造车势力的建议也未必是急功近利,华为涉足整车制造能够带来的收益其实还在其次,关键是华为可以尽早布局,拓展战略空间。

那么任正非为什么会再次坚决地推翻内部的建言?或者说,他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会得出“华为不造车”的结论?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二、不造车,不代表放弃电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知道大家看到当前电动汽车品牌纷纷出现的局面,有没有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十年前,当苹果手机横空出世征服用户,安卓系统也逐渐推广开来的那段时期,中国市场也出现过一次类似的现象:在那段时期内智能手机品牌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说百花齐放都算保守,当时也存在旧势力和新势力,旧势力如诺基亚、摩托罗拉,新势力如小米、魅族等,若将那里作为起点,我们今天可以简单复盘一下,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十年过去了,智能手机革命的赢家究竟是谁?

国产智能手机玩家已经从当初的上百家拼到现在主要玩家只剩四个,繁华落尽的时候,华米OV赢了吗?

主推CPU的高通,主推存储芯片和显示屏的三星,主推摄像头的索尼,或者大家可能已经忘记的美国康宁(大猩猩玻璃)……它们可能很愿意为手机厂商们鼓掌欢呼,但是玩归玩闹归闹,如果你真的不买它们的产品去造手机,而是自己搞核心元器件研发(比如华为),那么它们会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所以这就关系到另一个问题: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行业的赢家?

在我看来,就是获得某个行业某个关键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就拿芯片来说,为什么美国不禁台积电的光刻机,而是禁了中芯国际的?这里边固然有政治方面的考量,但是一个更大的原因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忽略——台积电已经获得了芯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美国已经没能力去制裁它,台积电停了生产线,全世界要用到高端芯片的企业都要慌。甚至可以说美国是在冒着风险支持台积电——毕竟美国也不敢肯定什么时候台积电就成为了正儿八经的中国企业,真到那时候,美国的无限追溯机制就会变成一页废纸。

所以说某个大行业的赢家,一般都在产业链的上游,同时具有不可取代也绕不开(关键细分领域龙头)的特点。

现在我们来说电动汽车行业,它的关键细分领域主要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的话就是发动机、能源系统以及无人驾驶相关元器件,软件的话就是车载系统和物联网系统。

从硬件来说,发动机目前还是国外企业厉害,能源系统的话国内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位置,比较知名的就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但是因为能源系统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谁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无人驾驶相关元器件,比如我们说的激光雷达和3D摄像头,就是基于不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所需要的不同传感器类型,还有精准定位相关的元器件,以及更为关键的无人驾驶系统的芯片——就像手机里的CPU一样,这也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从软件来说,主要就是车载系统和物联网系统,从产品方面来说这两个可能会集成为一个系统,但是对于汽车来说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车载系统是给乘客使用的,它体现的是显性的用户体验;而物联网系统是给汽车使用的,来实现汽车自身和整个智慧交通网络之间的数据沟通,以此实现更高效安全的行驶状态,它体现的是隐性的用户体验。

相比以上这几个关键领域而言,整车制造基本处于产业下游,摊子大,风险高,利润相对而言也并不出众。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所以华为不切入整车制造,但是切入了电动汽车行业的三大关键细分领域——传感器、芯片和车载系统。

传感器方面,华为主推的是激光雷达方案,从已经公开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已经切入了激光雷达领域,其短期目标就是研发出低成本的激光雷达元器件;芯片方面的布局可能是三者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作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华为基于对5G技术的认知,已经将ICT行业作为自身发展基石来对待;车载系统其实早就有了端倪,鸿蒙系统最初的构想就是自适应不同终端的——智能汽车也是一种智能终端,更不要说华为目前推出了专门的车载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后两者跟华为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高度重叠,同时也是包括电动汽车行业在内的智能终端领域的基石。

所以综合以上来讲,华为很显然具有更大的野心——它想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高通+谷歌”,相比较而言,华为对传感器的试水更大的目的可能在于推广激光雷达方案。

从理性角度来看,我相信这才是任正非做出这种战略决策的根本所在。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三、电动汽车行业依然存在巨大变数,泡沫和危机已然存在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目前的电动车行业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技术路线上也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突破。

在这里就以能源为例做个简单的阐述。

实际上当前的电动汽车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电能来自于外部,这种电能依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传统发电方式;此外电动汽车的电池所用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这些电池在有效期后的处理也对环境有害——目前电池污染没有被重视,但不代表不存在。

当前最接近理想的新能源汽车是氢能汽车,只不过技术依然不成熟,如果氢能系统能被集成于当前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那么这才算是完整版的新能源汽车。

所以说现在的电动车实际上没有改变能源上的短板,而从技术发展趋势上来看,这个问题却是电动汽车行业无法逃避的。

电动汽车疯狂吸金,华为却重申不造车,任正非究竟在布什么局

跟这种技术缺陷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这两年越来越热闹的行业发展局面,从以前的PPT造车,到后来造车新势力股价的狂飙,再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各路造车势力的进入,以及近半年来传统车企和科技企业的迅速涌入……这其实很像十年前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对于当前的电动车行业来说,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突然之间火到这个程度,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了泡沫已然存在——资本层面的火爆已经脱离了电动汽车产品还很“原始”这一基本事实。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怎么做最符合长远利益?

华为给出了一个答案,但当然这并不是唯一一个堪称睿智的战略抉择。

在网上还看到有些朋友说,这是任老在放烟雾弹,华为以后肯定会造车。但在我看来,华为造不造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华为对ICT行业的重视这件事,它的意义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家们去思考。

以后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消费电子,甚至消费级的飞行器,及各种我们想象不到的电子设备,它们都离不开芯片。无论智能汽车最终发展到什么样的方向上,它也依然离不开芯片。

这条路虽说远比造车和追科技热点生僻和艰难,但是走通的话,美国硅谷和华盛顿可能会有很多人睡不着觉。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4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花粉乐分享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花粉乐分享)”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hflfx.com
关于作者
我的果汁分你..(花粉渠道)
文章
1246
主题
50
关注
0
粉丝
1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随手拍
54个圈友 0个话题
华为手机随手拍,记录生活点滴之美好
华为P30pro
51个圈友 0个话题
这里是华为P30pro手机交流圈,欢迎华为P30pro用户进群交流
体验官
60个圈友 2个话题
华为花粉体验官,体验官专属的交流群
登录后查看您创建的圈子
登录后查看您创建的圈子
所有圈子
杭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网络110报警服务 浙ICP备17046585号
4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