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放假前,理想汽车开了一场秋季战略会议。
一般来说,开企业战略会都是为了指明方向,然后朝着方向慷慨激昂高歌猛进的。
结果谁能想到,经过长达4天严肃紧张的深度探讨,李想做出了在外界来看一个非常“怂”的决定:“避开华为锋芒!”
至少从表象上来看,理想确实在这么做了。
在何小鹏和余承东因为AEB隔空对撕不可开交的时候,以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微博之王”李想只用了短短12个字劝何小鹏:“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呀。”
后来,华为进军了手机等3C电子领域,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原本由三星、苹果等外资占据的国内手机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被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所替代,而华为也一度成为出货量最大的国产手机品牌。
直到……美国对华为开启了一轮又一轮制裁。
尽管华为手机出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经历了4年多的寒冬,但如今华为新上市的mate 60系列重回5G时代,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绕开美国封锁的希望。
除了交换机和手机以外,华为在光伏领域也是一样的。
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华为就攻克了德国SMA集团牢牢掌握的光伏逆变器核心技术。7年时间就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逆变器市场格局,出货量超越阳光电源成为了行业领头羊。
紧接着,华为与奇瑞合作首款智选车型智界S7正式上市了。
以往,华为对于车企的赋能,主要集中在车的“上半身”,比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等。
但在智界S7上,华为把塑造车“下半身”的功力也拿了出来——整车800V架构配上华为自家的600KW液冷超充桩,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 200km;前后365KW华为自研电驱,让整车零百加速仅3.3秒;而华为自研的“途灵”底盘,在搭载CDC 空悬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华为团队亲自的调校。
作为华为全新的智能底盘,途灵智能底盘拥有强大的数字底座,能做到多域协同控制,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带给用户易操控、更安全、更舒适的驾乘体验。过去评价汽车性能往往有6个指标,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制动及安全、操控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传统底盘一般涉及4个,但是智能化程度和协同性都比较弱,OTA能力更是不用说了,而途灵底盘把这些都解决了。
具体分工来说,江淮负责打造产线和产品定义大方向,华为将为产品提供将为新车提供营销、销售、用户和生态运营等方面的支持。
这份华为与江淮的深度合作协议,一签就是10年。
据目前已知信息爆料称,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品牌,或命名为傲界。
首款车型将会是一款内部代号为X6的超豪华车型,售价或将定位百万级,预计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上市。
如果项目真的顺利落地的话,有史以来卖的最贵的江淮将会诞生。
而上汽在收到华为的橄榄枝之后,更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
至于拒绝华为的原因,引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一句名言足以概括:“上汽不愿沦为躯壳,要将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就是著名的汽车“灵魂论”。
车圈唯一一个愿意接受华为灵魂的,就数赛力斯了。
赛力斯选择交出灵魂也是迫不得已,毕竟自己在市场上基本没什么声量,快被市场淘汰了,与其任性走下去死路一条,还不闭上眼睛背靠华为“死马当活马医”。
赛力斯紧紧抱住了华为大腿,成就了问界,而华为也确实把赛力斯当“亲儿子”来认了。
不仅在产品塑造方面华为直接深度渗透,连发布会华为都帮着开,开完发布会还把车直接放在店里卖,敢问有哪个零部件厂能像华为一样做到全流程保姆级服务?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华为当时与车相关的海报、物料等等,都贴上了“HUAWEI”和菊花标。
就在外界舆论愈发认为华为即将亲自造车的时候,结果谁也没想到,任正非动手了!
直接给华为《不造车决议》续了5年,还把余承东为首的 “造车派”痛批了一顿。
第二天,原本与车相关带着菊花标字样的宣传物料,瞬间消失不见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得不感叹,任正非的这盆冷水,泼得真是恰到好处。
绞杀了华为的造车梦相当于对外表明态度,让车企有理由相信华为不会突然背叛,而华为也能踏下心来,一心一意为车企做好该有的服务。
至此之后,华为才真正在“不造车”的路上走上了正轨。
后来,今年9月份问界新M7中期改款,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市场反馈。
10月份,问界销量重回一万辆,而刚刚过去的11月份,问界更是凭借新M7的出色发挥,月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8万辆, 一跃成为了当月最大的一批黑马。
原本有购车意向的用户在接触了糟糕的车机之后,很可能会让其打消试驾甚至购车的念头,届时底盘和机械素质再牛逼,用户不给体验的机会,就是一纸空谈。
早期的极氪001就在这上面吃过大亏,直到后来换了8155,吉利收购魅族优化软件之后,这个情况才得以改善。
现在来看,很多传统车企与其花相当大的功夫构建智能化团队,投入大量的金钱与资源,做出的效果还不如手机厂商赋能效果来得好,实属费力不讨好,不如充分汲取手机厂在人机交互方面的丰富经验。
而华为,恰恰就是现阶段的最优解之一。
除此之外,华为在侵入车圈的同时,余承东也给汽车发布会带来了一股手机发布会那味。
从座椅到空间到智能到安全,余承东参与的每一场汽车发布会,都会将产品掰开揉碎了讲,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同时还不忘肆无忌惮的拉踩友商。
或许在车圈内人来看,这种“保姆式”汽车发布会门槛太低、废话太多、不讲武德。
但我问过挺多车圈外的人,他们在看完发布会之后会觉得,整个产品介绍逻辑特别清晰,能Get到很多吸引人的细节,至少比看着提词器念稿的要强太多了。
如何尽量拉低门槛,让一个普通人也能通过一场发布会看懂一辆车,而不是很随性的扔一款车给市场,让用户自己去品,这恰恰也是很多传统车企发布新车容易忽视的问题。
至少现阶段,华为确实能帮助传统车企解决用户互动相对闭塞的问题,也能提升智能化这块传统车企最大的的短板。
05.写在最后
为什么要将智选车改名为“鸿蒙智行”呢?
余承东回复的原话是:“怕用户看不懂智选车什么意思。”
回复轻描淡写,但实则暗藏杀机。
鸿蒙智行相比智选车,更像一个生态联盟的名字,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在这段时间里大肆拉帮结派,其目的是为了在车圈构建起属于华为的“鸿蒙汽车帝国”。
不得不说,鸿蒙智行这个名字起的特别讨巧,既能让人直接get到“这就是华为车”,又能绕开汽车产品直接用“华为”二字进行宣传的禁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华为造车”的误会。
虽说华为已经开始乘风破浪,大有要成为“中国版博世”的势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鸿蒙智行,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车企之间的相互竞争。
同集团之下不同品牌或部门都会相互竞争,更何况是不同的车企。
问界、智界、傲界、X界……每个“界”背后都代表着一个代工车企,这么多“界”统统要放在华为门店里展示售卖,店面空间真的够放那么多车吗?
如果空间不够的话,少放了谁都不合适,这时华为就必须拓展专门的鸿蒙智行门店渠道,从零开始的话,这会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而销量方面,都能成为爆款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有的卖得好,有的卖的差,销量差异过大,就可能引发车企与其他界之间的矛盾,甚至升级为与华为的矛盾,控诉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此外,各“界”之间出新车型的过程中,时间长了之后,如何避免与其他家定位或定价冲突,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总而言之,华为选择不造车的路线,确实是赶上了时代风口,可以让华为在汽车这条赛道上把路走的更宽。
对于与华为牵手的传统车企而言,华为确实成为了他们补强弱项,同时抱团取暖活下去的契机。
但这种“超级汽车联盟”的模式,想要获得最终的胜利,还有相当多的潜在问题需要解决。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