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发布了一篇名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点,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至少未来三到五年不会转好。华为的生存基点要调整为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可能会“被逼”消失。简单来说就是把“寒气”传递给企业内每个人。
他还着重谈到了在
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他表示智能汽车不能铺开一个完整的战线,要聚焦几个关键性的零部件做出竞争力,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
华为将做出怎样的转变?会对汽车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将成历史?
不知道为什么,任总这言论一出,令人感到一股凛冽的寒意。虽然一直以来大家都有意避开经济危机或者经济衰退这样的说法。但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全球经济,确实已经陷入泥淖之中,连华为这样的顶级科技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
而从华为内部的文章来看,这可能意味着华为这家科技巨头公司,将发起痛苦的转型。
说到这一点,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前几年的“断芯”事件,没有让华为转型吗?其实由整个西方世界发起的科技制裁,确实对华为产生了很强的影响,但确实没有改变它的运营模式。
华为的这个模式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以超高的投入和超强付出的精神引领行业。
以“造芯”为例,华为2004年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开始系统性的芯片研发,推出首款芯片K3V1。随后差不多有近十年的时间,这个业务都是不断投入“烧钱”的,直到2014年麒麟920芯片上市,有了一线的竞争力,华为的半导体部门才开始真正实现盈利。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2004-2014这十年期间,整个消费品市场迅猛增长,华为其他业务部门才能支撑芯片的研发。
很多人觉得,因为“断芯”让华为在消费品市场受挫,华为才转道进行智能汽车的研发,这其实也不对。实际上华为2012年就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2017年左右就开始与国际汽车品牌合作进行L4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测试,算是当之无愧的老字号。
也就是说,不管出不出现“断芯”的事,华为都会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因为这是它一贯的方略。只要是看好的市场,就会一直投入直到做到世界顶尖。
但从任总最新的讲话来看,他判断经济将持续低迷,华为必须收缩战线,专注可以实打实带来利润的领域。
(2)车企依然“警惕”,华为被迫收缩?
在之前的宣传中,虽然一直强调自己不造车,而且一直重申自己会为车企提供全套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车企其实并不完全“领情”。
最早向华为“开炮”的是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他表示一旦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就是把灵魂交给了对方,上汽绝对不会这么做。
陈虹的“灵魂说”抛出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大多数都是批判他,合作方式能够多种多样,共同努力超过国外公司前面才是王道。但也从另外的方面反映了,华为的合作模式确实很多车企不接受。
实际上“警惕”华为的不止是上汽,前不久北汽的原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华为的一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需要4万块左右的成本,利润超过1万5,而辛辛苦苦造车的北汽极狐,则几乎不赚钱,实际上沦为华为的“打工人”。
广汽埃安的副总经理肖勇,更是直言与华为合作完全没有议价能力,广汽要加强核心技术上的自研,以免受制于少数供应商,这番言论被认为会影响到两者后续的合作。
但华为也有自己的委屈,今年上半年华为的净利润仅为150.8亿元,同比降低了足足51.97%。在芯片“库存”消耗得差不多后,华为前所未有的乏力。
当然,华为的净利润降低不光是营收的下降,更多还是利润开始“包不住”巨额的研发投入。根据华为内部传出的消息,华为2022年的研发投入将会超过1200亿元,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流入了“重仓”的智能汽车领域。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华为的智能汽车方案和相关的产品,创收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大家看着热闹,又有多少多少企业用上了华为的
鸿蒙智能座舱,又有多少企业用上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
实际上除了采用智选模式,并且销量不错的问界,其余的厂家对华为利润的贡献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提出收缩战线,确实在情理之中。
(3)造车成泡影,聚焦关键零部件?
2020年,任正非正式签发了“华为不造整车”的决议。但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依然不绝于耳,因为一来决议是有期限的,二来华为有“前科”,之前反复提不会做智能电视,但最终却通过“
智慧屏”的方式入场了。
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悖论”,问界们卖得好,华为会觉得,原来造车这么简单,干脆自己来干好了。问界们卖得不好,华为觉得,做供应商反正不赚钱,干脆自己来造车好了。总之就是,华为一定会自己造车。
因此不管华为自己怎么说,它都洗脱不了“造车”的嫌疑。毕竟华为是一家企业,既然是企业,那就一定是利润为导向的。华为不造车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觉得造车“不划算”。
而从任正非最新的观点来看,他强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要加强商业闭环,就是技术的投入要有落地的点,强调短期内的利润。甚至不再追求全套的解决方案,而是追求在几个关键部件上作出竞争力。
而汽车行业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壁垒非常高,这个壁垒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制造,还有销售,还有各类许可。然后就是涉及的供应链非常长,投入大,回报周期也特别长。
至少当前的各大新势力,基本都还是亏损的。对于希望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的华为来说,不大可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继续切入到整车制造行业。
至少5-10年内,华为可能不会考虑造车了,这是任正非定下的基调。不过未来怎么样,考虑到任总已经近70岁的高龄,华为将来会如何转型,暂不好说。
(4)功夫拍案
春江水暖鸭先知,华为作为业内顶尖的科技公司,已经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它们定下的方略是收缩研发战线,聚焦关键部件的研发,加强项目商业落地的能力。
这可能是华为在遭遇整车厂“排挤”之后的无奈之举,毕竟产品的受众没有那么广的话,再继续加大投入可能会打水漂。但更多应该还是华为对于整个时局的反应,经济持续恶化的话,科技企业确实应该“节衣缩食”。
另外一个方面,短时间内华为应该不会考虑造车了,投入太大、回报太慢,还有可能冲击现有的业务。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