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座右铭的华为迈开步伐,从初涉汽车行业到征战智能驾驶领域,耗费的时间并不算久,但在创新投入方面着实耗资不少。
据《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统计,近十年,其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哪怕是重压之下的2021年,华为仍然强力投入研发、持续创新,当年研发费用支出为142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2.4%,研发费用额和研发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
华为征战智能驾驶领域的杀手锏为何?无他,惟创新尔。
“使能无所不及的智能”,被列为华为的关键业务发展。在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华为于2021年发布
HarmonyOS智能座舱、4D成像雷达、MDC 810、“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智能热管理系统五大创新解决方案。
飞凡汽车搭载了全球首发量产的华为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
智能驾驶作为“智能”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华为对它的付出可谓有目共睹。回顾6月举行的“开拓创新视野·2022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华为在会上公布两年一度的“十大发明”覆盖了5G、计算、智能驾驶等领域,其中不少专利都与智能驾驶技术密切相关。
例如“大幅提升算力的高效能乘法器和加法神经网络”,突破现有的AI计算框架,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使得计算功耗和电路面积下降70%以上,相关技术能应用在智能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再比如“基于多目标博弈的智能驾驶决策方案”,其解决了自动驾驶中的部分关键挑战,包括城市道路中的复杂场景里的自动驾驶定位、感知及决策等,而且技术已完成商业落地。数据显示,该决策方案能缩短通行时间40%,感知网络算力消耗降低87.5%。
又譬如“高清、大画幅创新AR-HUD解决方案”,采用创新的光学和算法方案,首次实现了业界小体积、大画幅、高清AR-HUD。而且,通过创新光学技术在最小体积的约束下,能够解决图像畸变和眩晕等问题。
此外还有“确定性IP”,这项专利实现了大规模分组网络的确定性低延时、低抖动,完成了微秒级精度的远程工业控制。它作为基础技术底座,能支持车联网等产业应用时对于网络确定性低延时、低抖动的需求。
专利技术的发明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落地、如何实际应用。
以科技企业、供应商与华为的合作为例,华为在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与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外发布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实现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的流程化分析,旨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与验证。
以车企与华为的合作为例,华为直接与车企沟通,根据对方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软件定制开发,最后提供包含智能驾驶应用软件、计算平台及传感器在内的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代表作”是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的北汽极狐汽车;AITO品牌推出的智能豪华SUV——AITO问界M5也由华为赋能,搭载了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和HarmonyOS智能座舱。
AITO问界M5搭载了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和HarmonyOS智能座舱
上汽旗下的飞凡汽车搭载了全球首发量产的华为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飞凡R7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13°×5°的全球最大视场角,可在驾驶员前方7.5 m的位置打造驻车平视影音体验,具备业界最高1920×730的高清分辨率,兼顾了创新性和实用性。
可以看到,华为正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创新投入,帮助其客户群体打造更安全、高效且智慧的出行方式,最终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智能驾驶新体验。科技巨头若要在汽车行业杀出重围,必然需要杀手锏,而在创新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显然是最明智之举。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