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哲
编辑 | 李勤
保持技术优势,是一家公司生存的必备因素,对于华为而言更是如此。
2020年,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以Tier 1身份初入汽车行业。截止目前,华为对车BU累计研发投入超300亿元,研发团队达7000人。
巨量研发投入产生的技术优势,为华为换来与国内头部知名车企合作,但合作车企数量的增加不等同于产生利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车BU一年消耗十几亿美元,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华为将车BU盈利的可能,建立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我们认为方向是对的,盈利是迟早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说。
4月24日,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新方案“乾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以及智能车云均有升级。
智能驾驶是拉高华为智选车销量的法宝之一,靳玉志表示,问界70%用户选择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包。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2023年问界系列累计销量为106703辆。这意味着,至少7万名问界用户使用华为高阶智驾功能。
经过一年的迭代,华为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进化至ADS 3.0。相比上一代,ADS 3.0去除BEV网络,采用GOD大网,在识别异形障碍物的基础上,增加对场景理解能力。
而在决策、规划方面,华为采用了PDP网络实现预决策和规划一张网。“ADS3.0将感知到规控之间的信息无损传递,最终实现感知更准确,决策更类人。”靳玉志表示。
智驾表现更接近人类的表现之一是,ADS 3.0支持车位到车位的智驾领航NCA,无需记忆车位和路线,通过导航即可实现智能驾驶抵达任意车位和路线。
云端算力是支撑智能驾驶能力提升的基础之一。靳玉志透露,在每天平均学习超3000万公里数据量,每五天迭代一次模型的情况下,预计今年6月,华为智能驾驶的云端算力,将从4月的3.3EFLPOS达到3.5EFLPOS——去年11月,这一数字为2.8EFLPOS。
在与36氪等媒体的对话中,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承认,内部免费使用的华为云,是其拉开与对手智驾能力差距的因素之一。“假如我们今年租用4万张算力卡,一年的租金就达到30亿元,一般的公司很难跟上。”
智能座舱方面,华为加入千悟引擎,可识别用户声音感知个人喜好,并具备跨座位语音控制、跨设备语音控制等能力。
升级的XMOTION,则带来更稳定灵活的车身运动协同控制。而车云方面,华为发布“云鹊”大模型,可全流程自动执行诊断。
对于此时的车BU而言,新解决方案的发布,关乎其脱离华为后的生存发展。去年11月,华为启动分拆汽车BU流程,计划其打包注入和长安的合资公司,此后在多地注册“引望智能”承接车BU业务。如果计划顺利进行,华为车BU将在5月拆分完毕。
离开华为后的车BU是否能延续高研发投入,仍是未知数,至少其已将耕耘多年的技术呈现,准备迎接未来。
以下是36氪汽车等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副总裁迟林春、产品线总裁李文广的部分采访,经编辑:
问:推出ADS SE版本的目的是什么?是适配哪个价位的车?
李文广:ADS SE主要聚焦高配的乘用车上。就目前市场来看,智驾成本占整车成本比重迅速增大,而15万元与25万元的车之间,智驾结构占比都不一样。 高端版打造好数据能力、算法能力,但随着成本降低,很多东西做不了,我们还是聚焦高速、泊车方面,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问:华为如何回应与丰田的合作传闻?目前华为智能汽车BU拿到多少家车企定点?
迟林春:我们的定位是智能化增量部件提供商,就像“电子螺丝钉”,希望把我们的产品赋能给各个车企。具体与车企合作哪些车型,即便已经定点了, 车企肯定也不希望我们提前宣布,最终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整体来说,华为是从ICT领域成长起来,我们将基于产品和一些车企合作,既能顶天立地,同时赋能于其他的车企。不管是合资品牌、国内品牌,或是纯海外车企,我们希望未来都能有合作。
我们的合作模式有全栈模式、零部件模式和模组模式,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模式,就是便于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解决方案。
至于说有多少个定点,总体讲包括三大央企、三大地方国企,还有四大民企,同时包括一些造车新势力,都用我们的方案。
问:车企对降本的需求增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华为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靳玉志:我们最重要的是保障品质。车企可能会关心成本,但是我们认为成本不仅仅是指当前的单个硬件成本,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过去买山寨机,一年换一台,后来买品牌高端机,可能用5年,算下来每年使用成本更低。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最优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其次,我们会跟整车客户一起探讨能否优化整体架构成本,而不是看单个部件。
问:华为智能车BU预计盈利时间?如何实现盈利?未来3-5年,华为希望实现多少车辆搭载智驾系统?
靳玉志:我们认为方向是对的,盈利是迟早的。目前,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辆达到了50万辆,我认为未来最终有一天,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中国3000多万辆车最终都会用上华为智驾。
问:如何理解发布会上说的,有路的地方就能使用智驾?今年卷智驾,最后本质是卷什么?
李文广:人工智能核心还是要看数据,并不是说产生了数据就可以用,需要做到筛选与积累,多传感器可以让数据质量大幅上升,甚至跟纯视觉收集的数据量有数量级的差别。
本身算力能力也要上来,内部免费共用华为云算力,实际成本很高,我们今年如果用4万张算力卡,一年的租金就达到30多亿元,一般的公司很难在这样的竞争中卷下去。
华为的垂直整合能力是胜出的关键。比如底层硬件、芯片体系、复杂软件、操作系统、算法体系,与执行器整合,这样的全链路整合能力是华为的优势。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