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大嘴”如何闭上,“狠手”都未曾中断。
“微博之王”李想的微博,在3月MEGA风波之后,只剩下寥寥无几的转发。
但理想品牌终于在5月份超越华为鸿蒙智行,重新收复新势力月销量王座,3.5万辆成绩比问界 智界超出近5千辆。
“我的性格、骨子里不喜欢在外面抛头露面的,不喜欢在外面天天显摆的,那不是我的风格。”余承东如是自我定性。无论你信不信,5月31日问界M7 Ultra发布会上,“遥遥领先”只有台下粉丝还在叫喊,余承东自己放弃了口头禅。
但问界M9在5月创下15,873辆佳绩,不仅力压BBA等传统豪门、连续两个月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也打破了去年12月理想L9创下的14,913辆新势力旗舰车型销量纪录。
话多不多都不妨碍人狠。
那么,余承东VS李想,华为鸿蒙智行-问界VS理想,狠人之间的狭路相逢,该如何去描绘?
一个巨大的隐喻——狠人们之间的鏖战,背后隐藏着他们与下个时代的交锋,能否顺应行业规律,在当下流行的“恣肆狂暴、爆发生长”和曾受推崇的“长期主义、有余绵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那可是马斯克们都未能给出完美答案的议题,而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狠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用足迹去证明自己。
轮流王座周期律?
“理想终于赢了,L6新车果然给力,”这是中立观察者看到5月销量排名的结论,“不过问界单车均价占据了优势,M9单月1.5万辆简直是自主车型的奇迹。”
“华为耍赖而已,4月份用问界 智界,那个月就已经输给理想,”理想粉丝心有不平。
“呵呵,M7比M9更适合作为销量担当,4-5月是问界调整期,M7换新,”华为粉丝据理力争,“也不看看问界才3款车,理想5款车降价才取得差不多的成绩。”
不要看到4月问界M7销量跌破万辆,就觉得它已经可以功成身退,交棒M9。
毕竟M7锁定的25-30万元中大型家用SUV,应对的市场比M9这种50万元以上豪华SUV容量大得多,同时受众面也比规格接近、但侧重操控而牺牲空间的M5更宽。
M7在4-5月的阶段性销量环比下滑,很大原因在于消费者等待换新、持币观望,6月之后必然销量抬头。根据5月31日余承东的销量预期,6月预计问界M9的销量为17,000辆左右,问界M7的销量为20,000辆左右,问界M5的销量为8,000辆左右,合计4.4万辆左右。M7仍然还是规模担当。
以势头而非单月销量作为观察维度,理想目前气势不如问界强劲,那么L6就更为关键了。
原定80万辆年销量目标,在第一季度仅交付8.04万辆之后,理想已经彻底放弃。即便目标下调为56-64万辆,理想仍然困难重重。理想汽车对于二季度的业绩指引为交付10.5万至11万辆,也就是上半年完成不到20万辆,下半年必须确保月销量6万辆,才能勉强达到56万辆的下限。
更为实际的估算是怎样?
从4月和5月销量看,理想L6突破1.5万辆之后,为理想带来近万辆增量。由于L6和L7定位接近,又有问界、极氪等强敌环伺,故而很难再提升净增量。又因为M系列纯电车和MEGA共用设计语言,被安排到2025年上市,故而理想全年的销量增量,只能维系在L6一款车身上。
按6-12月每个月3.5万辆水平看,后面7个月合计24.5万辆,加上前5个月累计的14.12万辆,大约是38.6万辆,与2023年的37.6万辆基本一个水平。
早在2004年,华为陷入欧洲困局时,余承东就通过创新的“分体式空调”思路,提出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将基站室内部分做成DVD大小,而其他功能模块放在室外。借此,华为终于开始拿到欧洲订单,进而走向全球。
2011年,余承东又接手终端和消费者BG,拿到更为难啃的手机业务骨头。“华为要在三年内超越苹果,五年内超越三星,把华为的手机做成世界第一”的豪言,给余承东博得“大嘴”名头。但比嘴巴更大的,是他的大刀阔斧,砍掉运营贴牌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专心走高端路线。
2012年的P1失败了,再重来。2013年的P6和2014年的MATE 7,终于让华为和余承东的投入有了回报。一直到MATE 20将华为手机业务推向巅峰、MATE 40在制裁阴影里绝地反击,乃至MATE 60的王者归来,都是如今公众耳熟能详的故事。
无论是余承东还是李想,无论是鸿蒙智行抑或理想,借力互联网和ICT之后,繁盛和烦恼乃是一体两面,快速迭代的消费电子模式,和维护老车主利益、维持产品质量方面,始终存在矛盾抵牾。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保持对行业规律、用户的尊重,才是真正能够从“走得快”转为“走得远”的不二法门。
“问界斗理想”只是这一页的故事,而企业如何在“快和远”的冲撞里求得最优解,那种看不见的战争,其实更为残酷、更为致命、更为高明。
余承东、李想,你们两位,想好了答案吗?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