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问界累计销量达到12700辆,其中,问界新M7一款车就卖了10547辆,后面还排着7万多的大定订单。
那么,这个逆袭故事,我们到底该怎么解读呢?
1、问界这下真成了?问界是个很有意思的品牌,它2022年年销突破7.8万辆,被人强行称为“华为问界”。
随后的2023年,它销量持续下滑,又被称为“原形毕露”。
但在新款问界M7上市之后,它又成了当红炸子鸡,问界也在刚刚过去的10月再度冲入万辆俱乐部,这也是2023年的首次。
一切皆是因为华为。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问界新M7搭载的是鸿蒙3.0智能座舱、ADS 2.0高阶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来自华为的Drive ONE增程电驱平台,外观、内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却实现了原地飞升。
2、问界为什么能成?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很少出现新玩家了,某些品牌累计亏损直逼千亿,月均交付不到2万,这种案例直接吓退了大部分的场外资本。
但问界却是个例外!
赛力斯名不见经传,华为又再三说自己不造车,那么它是怎么逆袭的?
首先,流量的力量。
华为是个自带流量的品牌,它做点什么都有一堆人盯着,出个什么产品都被人放在放大镜下研究。
对于那些手里没真东西的企业,在这种曝光度下会见光死;但对华为这种真有技术的,流量就是个品牌影响力的放大器。
问界M7的ADS 2.0智能驾驶测试视频满天飞,其它厂商到现在拿不出同等级别的视频,应该不是不想拿吧?
至于智能座舱,问界M7车里边的几个屏幕,可以单独播放视频,各干各的,也能在中控屏上操作后排的液晶屏。
最近某品牌出现的智能系统不能同时适配横屏和竖屏的问题,华为看了估计会直摇头。
3、问界的上限在哪里?问界新M7首战告捷,品牌士气大增。
问界M9延续热度,品牌有可能站稳5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产品牌做到过这一点。
那接下来的问题便是:问界未来会达到什么水平呢?
首先,它会成为一个“加大号”的造车新势力。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质量问题,它就有可能冲入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与其产品正面对战的理想汽车有可能受到不小的冲击。
其次,它不太可能成为比亚迪、吉利那样铺大摊子的巨型厂商。
赛力斯的规模偏小,华为也不像是那种想在高中低端市场通吃的品牌。
当年任正非曾犀利质问下属:一部手机就挣30元,这算什么高科技公司?
所以,最适合问界的还是“精品战略”,而不是摊大饼。
它不会变成“华为问界”。这也是外界质疑得很多的一点。
华为此前已经决定不造整车,不会推出华为牌汽车,这个战略至少能坚持好几年的时间。
不过,对余承东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煎熬,他要压制自己的造车冲动。
4,为了吃掉半瓶醋,华为包了一顿饺子?“不造车,就算卖得好也不造车,帮助用户造好车”,华为图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装载在华为基因里的,还是万物互联,汽车上的各种大屏,是鸿蒙系统的载体;汽车产生的数据,会被纳入鸿蒙大数据。
华为理想中的鸿蒙系统,能够适配包括汽车在内的各种智能终端,这是与基础设施有关的。
还有一部分是与利益有关的,例如把零部件卖给第三方,或者搞点销售分成什么的。
对于一个商业公司而言,赚钱还是第一位的。
但很多厂商也在担心这样的问题,赛力斯是小厂,什么都能交给华为;而我们是大厂,交给华为有点太亏了。
而且,就算是愿意交给华为,这些厂商大多数都有比较成熟的研发体系和供应链,要达到华为与赛力斯那种合作水平,基本上等于推倒重来,成本太高。
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数成熟的新能源厂商会纠结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现在已经有耐不住及寂寞的,例如奇瑞,它选择拿一部分重点车型来跟华为合作,其它的还处在观望阶段。
华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还需要更多的成功案例。
但设想一下,如果智界S7、阿维塔12能大卖,境况会是怎样?
结束语:问界品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一个特殊案例,也是整个汽车圈的一个经典案例,它证明了智能系统 智能驾驶的路子是可行的。现在的问题是,其它厂商真的有勇气跟华为合作吗?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