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街头上出现了不少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智能汽车。
自从问界M7发布大火之后,到10月份,问界系列连续3个月销量和交付量破万,强势挤开了“蔚小理”进入前列。
可以说,华为确实通过跟赛力斯的深度合作,打造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样板。
但是,问界卖得越好,我就有一个思考,华为下一步是自己造车,还是继续跟其他车企深度合作?
如果是跟车企合作,那么,华为的汽车业务是不是走进一个“战略误区”?
第一、市场选择。
智能汽车的市场主要是家用,其他商用车市场分散、不具规模,或者对智能汽车的要求不高,比如说智能卡车市场,短期之内还没有形成自动驾驶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而家用智能汽车市场,是一个集中度比较高的市场。
我们去数一数,目前存活下来的主流汽车厂商,哪一家不是有着强劲的实力,无论是营业规模,盈利能力,还是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都非常强悍。
既然选定了市场和目标对象,那么,这些具备规模的汽车厂商愿意跟华为合作吗?
目前来看,并不乐观,这就是第二个问题。
第二、合作模式。华为希望成为智能汽车的整合服务商,就像2021年到2022年成立的20个军团一样,把自己过去的20多年所集成的能力赋能相关领域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在汽车业务上有三大模式:
一是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给车企提供核心零部件,包括电驱、电机、激光雷达等等。
二是HI模式,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ICT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就像极狐阿尔法和阿维塔。
这种爆发速度也就意味着高增长的窗口期正在缩短,留给华为切入市场的红利期不多了,越往后,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华为把赛力斯收购了,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破局点?
对于华为来说,经过了赛力斯的市场测试,已经具备了打造独立消费品牌的能力,今天购买问界系列的顾客,谁又不是冲着华为去的呢?
如果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到达30%替代率的黄金机会点,华为在既有的三电和集成体系的基础上,加上赛力斯的制造经验,已经具备了下场去打造自己新能源汽车品牌,构建更大规模的数字化能力。
我想,这是不是华为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机会呢?
同样,对我们企业来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选择做C端市场还是B端市场,除了思考自己的能力之外,也一定要思考市场的特征,集中程度和合作对象,避免走到进退维谷的战略误区。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单仁行跟你分享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可以给我们留言,记得给我们点个赞和在看,特别是把文章转发给经营企业的朋友们。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