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车企之间同样如此,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有些车企庆祝自己的取得的成绩,有些车企却从此销声匿迹。
进入“内卷”更加激烈的2023年,即便是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涨幅均有所下滑,反而是首款产品发布时间略晚,曾不被人看好的赛力斯汽车,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去年3月才启动交付的赛力斯AITO问界汽车在不到十个月时间,累计交付量就超过了7.5万辆。
一个行业的发展重点在时代的需求,一个企业的成功则在于管理层的高瞻远瞩。虽然在国产造车新势力的这场纷争中,赛力斯的入场时间比蔚小理晚了几年。可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与蔚小理处于同一梯队。赛力斯脱颖而出的原因,除了步步为营的战略实施,赛力斯的成功还有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遇到了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华为。
赛力斯与华为,孟不离焦的合作电动汽车并不是什么新兴事物,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834年,比燃油车的历史更加久远,但直到21世纪,电动汽车的时代才真正到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技术难度层面,显然比燃油车低一些,极大程度缩小了车企之间的差距。这使得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纷纷跨行入场,例如“蔚小理”的创始人都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小米、苹果等手机品牌也宣布自己造车。
作为年营收7000亿元左右的庞然大物,华为手机业务遇挫,正在不断开拓新业务,自然而然盯上了电动汽车这片蓝海市场。可是,究竟是自己造车,还是与车企合作,让华为犯了难。
虽然电动汽车技术难度低,但也并不是没有难度,苹果汽车项目2014年立项,时至今日都没能量产。前期的投入、后期的营收、整体的风险,华为都需要考虑。华为余承东、小鹏汽车何小鹏都曾说过,未来头部车企不会很多,头部化会比燃油车时代更严重,可见电动汽车行业的风险,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的结局是破产、被收购。
更关键的是,如果选择自己造车,那么就要建设工厂、引进设备、招募工人,还需要想办法搞生产资质,这些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一个造车资质,就难住了无数车企,比如说自游家,因找不到具有造车资质的合适合作伙伴,已处于破产的边缘。
综合考虑了种种因素,最终华为做出了决定,不造车,只做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一环。
放在10年前,问电动汽车最需要什么,大家的回答可能会是电机、电控、电池等硬件,但到了全场景智能化的今天,则必须加上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华为所选择的方向,就是做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
华为接触的车企很多,其中智选车模式也曝出了几个合作伙伴,但正如前文所言,头部车企未必愿意接受华为智选车模式,过于落后的车企又难以入华为的法眼,合适的合作对象并不好找。
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关键,是可以深入产品设计与制造,若不能给予华为足够高的权限,就无法完美发挥华为在汽车设计、车机系统,以及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华为接触了不少车企,时至今日却只有赛力斯能够实现华为的目标。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汽车自去年3月才正式启动交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问界系列销量合计突破7.5万辆,且下半年多个月份销量破万,足见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成功。哪怕是未来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也难以复制如此盛况。
一口吃不成胖子,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产品,已经在数十万元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未来再推出定位更高的子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赛力斯模式与华为智选车模式将更为深入地融合,联手研发汽车、车机系统,以及尝试自动驾驶上路测试,为百万级豪车的诞生做准备。
封面图源:赛力斯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