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有时尽,造车传闻无绝期”,是对华为近3年参与电动汽车项目浪潮最直接情感表达。
这几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华为要下场造车,然后华为一遍又一遍否定,强调华为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
虽然华为有3年不造车的文件发布,由任正非于2020年10月20日签署,但如今面临解禁,难免不让人猜想。是否再续签3年约定呢?
为什么在汽车界、消费者这么在意华为与汽车故事?
因为华为对消费电子品牌打造有自独特的理解,加上华为的发展历程,这种天然的优势,是其他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难以模仿的。因为华为一开始做通信业务是to B的生意,包括开始做手机也跟运营商合作,运营商的定制机,并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随意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华为才决心做自己的品牌,做高端手机。并且这一战略决策对华为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18年-2020年,消费者业务贡献了近50%的营业收入。并且赢得的消费者的支持和口碑。所以大家才希望华为出汽车。
其实华为在汽车上的投入在近几年一直在增长,余承东透露去年投入了15亿美金在汽车业务,过去几年一共投入了30亿美金。华为讲究战略,投入这么大,必定不会停在早几年的认识上,公司在发展,世界也在变化,“活下去”是华为讲的最多的心里话。
华为选择了塞力斯、北汽、长安、广汽几家车企来合作。跟赛力斯的合作目前看声量最大、销量的效果比其他几家好。问题来了,华为是个营业收入几千亿的公司,即使帮助其他车企造车,能给消费者业务因为5G手机的缺失到底能弥补多少期望呢?
按照2022年塞力斯的销量和经营情况看,定价25万元-40万元的车,毛利润大概在25%左右,每卖一台车华为门店能分到1万多元,加上每天台车的零件销售,每台车利润大概在1.5-2万元。如果销量超过超过100万辆,利润才能到150亿到200亿,而如今能达到100万辆以上这水平的车企只有比亚迪、长安、特斯拉、吉利等几家公司。赛力斯去年销量7.5万,并没有完成30万的预期目标。2023年的目标是2022年的5倍,也就是超过30万辆。并且定下了汽车业务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只见投入,不见回报,这是华为不能容忍的。
反观特斯拉从2003年成立,2020年开始盈利,其他新能源汽车,除了比亚迪没有一家盈利,即使成立了8年的造车新势力,依然越亏越多。
当华为智选车业务销量达到50万以上,实现盈亏平衡有可能的。特斯拉也在model 3和Y大规模交付,实现年销量超过50万辆时才实现了盈利。如果未来1年,合作车企达不到预期目标,华为不可能还坚持原来的不造车的战略。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活下去,或许才是华为最深远的考量。
手机是1万亿美金的赛道,而智能汽车是10万亿美元的赛道,汽车又能和手机相结合,比原来的消费者业务有更大的作为,华为怎可能无动于衷呢?
采访时有人问余承东为什么不跟BBA等豪华品牌合作,华为的优势加上对方的品牌力,这种爱情的火花不更有可能长大结果么。余承东的说,他们不可能那么听华为的,华为要把核心的东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只能选择愿意接受从设计、立项、定价、销售等都愿意按照我们思路来做的公司合作,所以看到几乎都小品牌愿意合作。
飞上枝头变凤凰是美好的故事,对小车企,不试试,靠自己一定会死掉,合作或许还能活,还能炒高公司市值,至于是躺平的活,还是高傲的活,已经不是能改变的了。
弱国无外交,强大的华为,真能和小车企手牵手长久的蜜月下去吗,这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看看早些年华为跟外合作的业务大多数现在都是在自己干了,比如安防监控、电脑、智能家具。其实华为真的推出汽车业务,毕竟苹果汽车还有好几年才面世,华为这几年帮车企造车,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时机成熟了,推出自己的车,更是水到渠成的事。
到那时华为完全可以说:是你们逼的,不是我想做。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