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还记得,2020年前后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最疯狂的时候,当时整个市场有大约100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经过近两年残酷的市场竞争,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华为、苹果等少数厂商还在犹豫。
近日,市场上盛传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离职,余承东独掌智能汽车业务的消息,让外界对华为的造车事业有了更多的猜想。
到目前为止,华为仍然坚持“不造车”,即便是华为深度参与的AITO问界品牌,也没有悬挂华为的标识。
外界关注的是,余承东全盘掌握华为汽车业务之后,华为发展汽车业务的策略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要知道,华为的技术实力在业内堪称一流,如果华为决定造车,将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余承东全面掌权?
众所周知,华为目前尚未推出自有品牌汽车,所谓的汽车业务主要都是对外合作。首先是零部件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激光雷达之类的智能化硬件,这其实是一种B2B模式。
其次则是王军主导的HI模式,主要内容是为用户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典型的合作案例是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最后是余承东主导的智选模式,与汽车厂商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利用华为的门店渠道进行销售。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并不擅长合作。原因很简单,华为一直以来的作风都很强势。
对于亲身参与的业务,华为基本上都要掌握主导权,这很容易影响与其它厂商的合作关系。对于这种技术驱动的厂商来说,亲身掌控业务,比那些七嘴八舌的合作模式更合适。除此之外,面对新能源汽车大潮,华为真的“不造车”吗?
华为到底该怎么造车?
王军在这个时间点离职,之所以备受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任正非当年所说的“三年不造车”的期限将至。
余承东是靠消费者业务的强势崛起,才在华为内部有了比较高的地位,他自然想让华为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事实上,在余承东全面执掌华为汽车业务之后,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的可能性的确在大幅提升。
如果是几年前那个年营业额1367亿美元,净利润100亿美元的华为,对亲自下场造车应该不会有什么疑虑,但现在的情况与几年前不同,华为2022年的营业额已经只剩下1000亿美元左右,而且又遭遇了美国新一轮制裁,恐怕很难进行大手笔的投入。
根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在华为高管中,支持造车的“只有余承东一票”。
不出意外的话,华为的智选模式在2023年将获得更大的成绩,但外界更关心的还是华为到底造不造车。
没有华为的加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问界。如果华为犹豫时间过长,其高端形象逐渐被外界淡忘,那么很有可能错过新能源汽车的黄金发展窗口。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