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华为不造车”。不过,2021年12月23日,华为发布了传闻已久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问界”M5,虽然这是华为与小康合作的首款鸿蒙汽车,但从发布会到销售,均以华为为主。
问界M5是华为在23日的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高调发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主基调以华为为主。问界M5后驱标准版预售价25万,四驱性能版预售价28万,四驱旗舰版预售价32万,2021年12月23日起,陆续在118个城市500家华为门店展示,2022年1月20日起开启试驾。
毫无疑问,此款车型的销售也将以华为为主。
问界M5特色
在外观方面,问界M5采用极致豪华美学设计,看上去非常大气,造型犀利的前大灯组配合倒梯形进气格栅让其前脸看上去极具视觉冲击力,并且前脸中央还悬挂了最新的品牌标识。
问界M5共有五款车漆颜色、三款内饰颜色可供选择。其车身尺寸为4770/1930/1625mm,轴距2880mm,定位于中型SUV,溜背式车身设计,极具运动感。
内饰方面,问界M5整体采用环抱式设计,材质上使用了大面积的皮革材质进行覆盖,中控区域配备了一块15.6英寸的大屏,再配合上Nappa纹座椅,营造出一定的豪华感。
同时,新车还配备了无缝全景天幕,并且拥有SOUND音响系统、66W有线快充、40W无线快充、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双层夹胶隔音玻璃等配置。
问界M5率先搭载了鸿蒙OS智能座舱,整体的UI界面非常的简洁,以卡片式为主的功能组件更加的的实用且高效。更让人期待的是带来的鸿蒙生态,能够形成不同终端之间的互联共享,让汽车的智能程度走上新的高度。
此外,该车还搭载多个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能实现L2 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
动力方面,问界M5采用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1.5T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92kW、驱动电机额定功率60kW、峰值功率分别为165kW(前轴电机)和150kW(后轴电机)。
新车搭载的电池容量为40kWh,WLTC工况循环下的油耗为0.8L/100km,综合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官方公布的0-50km/h加速时间1.95秒,0-100km/h加速时间4.4秒。支持对外大功率充电功能,充电一小时,续航里程可达上百公里。
底盘方面,问界M5采用的是全铝合金底盘,配备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
另外,新车还拥有多种开锁方式,支持手机无感车钥匙、手表无感车钥匙、物理车钥匙。
余承东:发动机至少得是四缸的,买车一定不要买三缸
在问界M5发布期间,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现场频频强调,问界M5是一款媲美百万级豪车的车型。
在提到新车搭载的是一套1.5T四缸增程器时,余承东表示,“有些厂商还在用1.3升的三缸机,大家的发动机至少得是四缸的,买车一定不要买三缸的。”
“我认为发动机就不应该配三缸,应该配四、六、八、十、十二这样的。”余承东说道。
问界是华为和赛力斯的最新力作,AITO问界M5搭载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增程器采用的是1.5T发动机,最大功率92kW(125Ps),增程器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四驱性能版车型综合峰值功率位315kW,四驱旗舰版综合峰值功率位365kW。
新车搭载的电池容量为40kWh,在WLTC工况循环下的油耗为0.8L/100km,综合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
华为 or 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最热销的当属Model 3车型。在其官网上,后轮驱动的Model 3的售价是25.5562万,续航里程556公里。双电机全轮驱动高性能版Model 3的价格为:33.9900万,续航里程675公里。预计交付日期:2022年一季度。
当然,我们选择车辆不能仅仅根据上面几个简单的参数来做决定。详细的对比可以去各自官网查看。
特斯拉与华为都是两个响当当的品牌,尽管华为造车是“新手”,但它可以做到:“每一个核心部件都做”,而且做核心部件由来已久。
如果两款车体验基本相当,你会选择谁?
华为造车的尴尬
华为曾经一边解释“不造车”,一边又强调“华为每一个汽车核心部件都做了”,这次与小康合作造车,很明显不能匹配其“雄心壮志”。
此前华为与小康联合发布的赛力斯SF5车型,经过了最初的高调宣传之后,至今销量不佳,今年前11个月只卖出7000辆左右,不足“蔚小理”们一个月的销量。无论是产能还是销售渠道,华为还都没准备好。
这也折射了华为造车的最大尴尬。
在华为“每一个核心部件都做”的预期下,头部车企担心自己沦为不赚钱的代工厂,不愿意与华为深度合作。华为能找到的合作伙伴,只剩下技术实力较差,原本就前景黯淡的小康等玩家。
一线车企的“灵魂”不愿与华为合作
华为不断重申不会造车,而是要帮车企造车的同时,一些一线车企屡屡被与华为联系在一起。但不论任何企业,但凡日子还过得下去,自主、可控都是其第一要务,更遑论是身处一线的车企。
6月30日,在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时,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语惊四座:“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集团因为在智能技术方面落后于新兴造车企业而屡被诟病,陈虹的“灵魂论”一出,引来外界不少调侃,同时批评上汽过于“封闭”的声音不绝于耳。尤其在那场股东大会上,陈虹就遭遇了来自股东关于上汽股价为何长期不见起色的“灵魂发问”。
但陈虹的担心不无道理。华为与车企的合作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提供智能汽车软件和硬件的供应模式,另一种则是提供鸿蒙车机与自研车载计算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的华为inside(HI)模式。
陈虹所担心的是,使用华为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华为便成了灵魂,而上汽就只是肉身。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这等于失去了在核心技术上的话语权,很可能最终沦为代工厂。
手机行业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伟创力毛利率长期仅徘徊在5%-6%,同为代工巨头的富士康,其毛利率连续三年维持在8%左右,业绩增长困难,最终连富士康也造起了自己家的电动车,以求寻找新的增长点。
出于这种担心,当有能力匹配华为的车企都在寻求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发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推行便会遇到阻碍。
也许正式这种与人合作的“尴尬”,让华为不得不加大突入和力度,几乎亲自上场“造车”。
华为“坚决不造车”
一边解释华为“不造车”,一边又强调“华为每一个汽车核心部件都做了”。但是,外界一直对此怀疑。这次,以华为为主导发布首款鸿蒙电动汽车问界M5,更是加重了外界的猜测:“华为要违背曾经的“誓言”了吗?”,我们来看看华为多次强调的“不造车”。
2021年8月,华为心声社区:不造车
2021年8月17日,华为心声社区在轮值董事长郭平寄语新员工的《在历史大转折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中,回答了新员工有关是否造车的问题。
有新员工问:我来自南京研究所,我想请问终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车BU未来会不会取代终端成为下一个增长爆点?
郭平回复:
美国给华为制造了不少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解决的。目前阶段性给我们造成了最大困难的是手机业务,大家知道手机的芯片需要先进工艺,体积要小、功耗要小。华为能设计出来,但没有人能帮我们制造出来,被卡住了。我们和产业链的伙伴还在攻关。我也非常敬佩消费者BG,不屈不挠。手机业务受到影响,但在全屋智能、音频、显示设备、运动健康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大的发展。暂时关住这扇窗,同时也开了很多门。我相信我们消费者业务能活下来,我们不会放弃手机业务。车业务是另外的业务,华为的原则是:华为不造车,帮车厂造好车。全世界最大的三个工业领域,第一大领域是房地产、第二大领域是汽车、第三大领域是手机。华为不会去开发房地产,但全屋智能,把家里所有东西万物互联,通过鸿蒙系统全部连接起来,我们跟全世界第一大产业建立了联系。车是全球的第二大产业,华为为车厂提供增值ICT部件。华为在手机领域会继续保持存在,期待随着造芯能力不断增强,手机王座也终将归来。
2021年5月,华为重申:不造车
2021年5月24日上午消息,华为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称“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华为表示,至今为止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以下为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声明:
有关华为造车的不实传言,公司发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今天,我们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认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我们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关于华为与重庆小康集团旗下的金康赛力斯的合作,华为是赛力斯SF5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的供应商。同时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2020年11月,华为“三年不造车”
2020年11月25日,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由华为创始人签发的华为EMT决议【2020】007号《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重申“华为不造车,但我们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
“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华为在上述文件中指出,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同时,华为正式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同时,重组消费者BG IRB(投资评审委员会)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并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此外,对于外界盛传的“华为造车”传闻,华为在《决议》中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事实上,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华为几乎拥有全套技术。其五大业务板块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其中电驱动系统、车载电源、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已经推出了量产产品,并且实现了商用。而这也是外界一直认为华为会造车的底层原因。
但决议最后特别指出,华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且无权改变此战略。
结语
现在,华为还是在与车厂 “合作造车”。
不过,当三年的“不造车”誓言到期之时,或许就是华为汽车实力突飞猛进之际,那时候,无论是国产汽车业界,还是国外明星特斯拉,都不得不把华为当成强劲的对手。
更多信息及投票请点链接:《25万起,华为首款电动汽车发布!华为 or 特斯拉,你会选谁?》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