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禁止搬运和抄袭,违者必究!华为入局汽车市场人尽皆知,不过华为多次强调不会造车,仅仅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扮演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 尽管如此,华为的智能汽车团队部门也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可是华为频频传来高管离职的消息,如今又一位首席技术官出走了。 发生了什么?高管纷纷离职的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又一高管离职 这几年智能汽车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除去老牌车企厂商之外,大部分的科技巨头均加码智能汽车赛道。有的选择造完整的汽车,比如小米。也有的选择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华为。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定位非常明确,聚焦ICT技术,给车企打造更好的产品优势。目前华为已经取得了多项成功的合作案例,与合作车企联合打造AITO品牌,并发布问界 M5,问界 M7车型。 就拿问界M7车型来说,上市72小时订单量就突破了6万辆,未来可期。可就在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发展的关键时刻,却传来了高管离职的消息。 根据传来的消息显示,此次离职的是华为自动驾驶系统CTO(首席技术官)陈亦伦,这位陈亦伦帮助华为主导了第一代汽车自动驾驶的开发,是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中流砥柱。 这样一位灵魂人物从华为离职了,并且该消息得到了华为的证实,华为称这是正常的人事变动。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出现员工离职的情况,这没什么奇怪的。但陈亦伦不同于一般的员工,能做到首席技术官并且又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部门的核心人物,离职自然会引起外界的重视。 不只是陈亦伦,在此之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也有多位高管离职。今年1月份,华为原智能驾驶总裁苏箐离职,4月份,智能车控产品部总经理蔡建永也离职了。陈亦伦是华为今年离职的第三个智能汽车业务高管。 如果时间再往前追溯,2021年期间,融合传感负责人彭学明,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等等均辞去了职务。 我们无法深究这些高管离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为旁观者,更没有理由对这些人的离职评判好与坏,只是站在华为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业务的角度,这些高管的离职对华为来说恐怕会产生更多的变数。 业内顶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华为需要保障好人才,才能夯实智能汽车业务。 高管纷纷离职的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 华为在汽车市场没有造整车业务,也就没有供应链的压力,而且华为对ICT技术有深厚的积累,一些软硬件生态产品可以应用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当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走得顺畅。 从高管纷纷离职的背后,其实就已经透露了任重而道远的信号。 高管为什么会离职?是工资不到位还是有更好的工作岗位?或许和华为选择的路径有一定的关系,不造车固然可以轻装上阵,没有过多的麻烦,可同样的对合作车企的适配程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成熟的车企有自己的软硬件体系,华为如何能够提供定制化智能汽车方案是一个考验。仅仅是一两家车企合作远远不够,因为华为需要面向不同厂商,提供更多元化的技术。 要想做大做强,还得根据不同车企的不同车型随时进行调整。这背后得花费多少时间,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华为去年投入了十几亿美元到智能汽车业务,分配的销售额远远无法弥补研发投入的成本,在这样的研发背景下,对高管的在岗要求会很大,最终选择了离职。 有人提出了建议,既然不造车给华为带来了这么多问题,那如果参与了实际造车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吗?相信华为决定不造车是做了很多考虑以及评估的,得出不造车的结果获得任正非的同意。 若华为真的投入造车市场,压力只会更大,不仅要面对供应链的压力,芯片半导体的供货问题,还要从众多造车的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原本应该携手的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这显然不是华为希望看见的。 所以哪怕不造车的这条路任重道远,华为也会坚持走下去。所幸华为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线下实体店陆续摆放了与车企合作打造的车型,订单量稳定增长。 等将来华为把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以及激光雷达,车载智慧屏等等一系列的软硬件生态都做起来了,再加上线下销售渠道配合,华为一定能在智能汽车销售领域取得非凡的成绩。 总结 多位高管离职后,华为汽车业务再失大将,这次是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技术官陈亦伦出走了。有人离开,就会有人进来,期待华为能把握住人才,降低人才流动率。在智能汽车市场,用自己的方式赢得未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了解我,了解更多科技领域资讯。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