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发布了两款车型,一款是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另一款是赛力斯SF5华为智选。在华为的带动下,极狐阿尔法S、赛力斯SF5热度很高,小康股份股价扶摇直上,市值已经接近800亿元。
令人好奇的是,作为我国顶尖的科技公司,华为可以和更有实力的车企合作,为何会选择近年来销量和业绩平平的北汽和小康呢?强强联手的收益岂不是更大吗?
与华为合作的厂商之中,不乏长安、广汽、上汽等知名车企,但"强强联手"并不意味着就能躺赢。相反,诸如北汽、小康一样的企业,更需要华为,也更能满足华为的要求。
从实力上来看,华为造车并不难。无论是自建工厂还是收购车企,华为都能实现,但华为的意图并不在"造车"。用华为自己的话来讲,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目前,华为将智能汽车BU放在了一个使命级的地位,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智能汽车相关领域,包括完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华为在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投入,完全是汽车公司不能比拟的。
华为的魅力在于能集中资源,快速将一项技术推进到领先水平。但是,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量产应用。现阶段,华为需要扩大朋友圈,让各大车企使用自己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最终掌握话语权,成为汽车界的微软。
理性而克制地选择不"造车",是华为的勇气也是智慧。华为"三令五申"不造车,更像是说给当下已经合作和还未合作的车企听的。这起码可以给车企吃一颗定心丸,有利于现阶段达成深入的合作。
客观来说,华为车机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成本控制能力有目共睹。但是,与华为合作意味着要开放数据给华为。相对强势的品牌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期待自己在远未成熟的自动驾驶领域能做出一番成就,所以不乐意给华为开放数据。
"强强联手"其实是个伪命题,在绝对强者面前,其实是互相提防。最佳搭档是强弱联手,强者主导,弱者服从,相得益彰。两强1 1结果还可能小于2,就是因为如果双方都有思路、都有想法,反而难以开展合作。这是强强联手反而容易翻车的核心原因。
站在强势车企的角度,如果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做强做大了,后面可能反而受制于华为。相反,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北汽、小康,实力和资本弱一些,自然乐意抱上华为的大腿,形成互补,或者说是"救命稻草"。
所以,华为理想的合作对象是一个尽可能支持自己,尽可能多地搭载自己的软件和硬件,逐渐建立自己的标准,日后长成新能源汽车领先的系统供应商。
很明显,头部企业较难融合,不听使唤,弱势的传统车企和新进的造车新势力更容易满足。和北汽新能源或小康这样处境的企业合作,就不会担心有什么架子,也更容易开展业务。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赛力斯SF5华为智选发布后,其热度是顶级的、空前的,相关厂家在股市上出现多个涨停板,说明市场非常认可华为概念。
长期来看,华为的软硬件产品会搭载在更多新能源车上,极狐阿尔法S、赛力斯SF5目前的闪光点最终会逐渐消失,相关车企仍需抓紧时间,提振自身的实力。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