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或者很多人口中的鸿蒙,是一个因为某些国际原因“紧急上位”的替代品。但是,经过三年多的狂奔,现在的HarmonyOS已经不再像当年发布时那样匆忙。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自然就是围绕鸿蒙所构建的生态,已经步入了正轨。
HarmonyOS从2019年发布时的492万行自研代码量和3473个API(应用程序接口),历经三年发展,已经发展到2396万行自研代码量和16000多个API。也就是说,HarmonyOS中属于华为自研的代码,已经增长了近五倍。这其实就是在回答很多人之前的疑问:鸿蒙到底是不是套壳安卓?同时,也让华为把这个开放系统的底层和生态,抓在了自己的手上。
这两项能力,目前只有非常少数的几家新势力,能够部分具备。比如蔚小理三家自研的音响系统、蔚来自制的影音内容、百度实现静态地图导航和动态感知数据融合的3D智能驾驶地图等。
从宏观来讲,这就是对新汽车能力的辨识、整合与再造。
智能座舱,其实也是智能设备的其中一种。智能设备吸引消费者留在自己的生态中,靠的不只是硬件本身,更是优秀的闭环体验,这样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沉没成本。而这恰恰是这两年华为手机无法正常生产与销售后,华为依靠手机之外的各类生态产品稳住消费基盘的根本,而智能汽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想做好智能座舱,靠硬件堆砌不行,靠软硬件融合的能力也不够,最重要的,是生态。这也是当下车企做智能座舱,最难追上华为的一环。
写在最后智能化不是配置,智能化是能力,而且是底层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在充分理解半导体的基础上,以软件为出发点搭建整体架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甚至硬件可插拔。当下的车企,比较先进些的,大多还停留在以电子电气架构为核心上,这样的结果是软件无法保证复用率,一款车型就需要一个团队进行智能化的研发与维护,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去拥抱生态。
在这点上,华为既有对传统车企的软件优势,也有对新势力的生态优势,还有完全面向软件与生态的组织优势。智能座舱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起步阶段消费感知最强的部分,也正是由这些优势所构建起来的成果。
多模交互、多屏融合、主动式内容服务、万物互联,这是业内公认智能座舱的发展方向。不管是手机厂造车还是汽车厂造手机,最终大家都会殊途同归到生态的建设上,而华为现在已经拥有了对车企的降维优势。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