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我辈中能写进史书的,科学界有一个杨振宁,企业界有一个任正非。”而已经99岁的杨振宁与77岁的任正非更是“忘年之交”。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多人对杨振宁存有误解。认为杨振宁除了拿到一座诺贝尔奖之外,似乎再没啥贡献,反之杨振宁的私生活却被大众无限放大。而实际上,20世纪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规范场”这三大里程碑中,规范场就是杨振宁的贡献。可以说杨振宁就是活着的“爱因斯坦”。
而任正非与杨振宁私交甚好,不单是因为两人分别的基础物理研究和应用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两人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的观点都惊人地一致。而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方面,一辈子都投身研究的两个人,却都认为:科研应该循序渐进,切勿过分激进。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智能手机销售数据,华为已经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球第一,跌至如今的全球第五,且市场占有率仅剩2%。因高端芯片库存用尽,作为拥有全球5G技术专利最多的华为,新款P40手机只能支持4G信号,实属无奈。
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下,华为还是坚持拿出总营收的15.9%收入到研发中。在2021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排名中,华为以1418亿元的研发总额高居榜首。这个数字比紧随其后的阿里、腾讯和航天科工加在一起还要多。
那么,华为每年这动辄上千亿的研发资金,都用在了哪些领域?真的如所有人想的那样,华为一直在闷头研究全球最尖端的技术吗?
实际上,华为总裁任正非的技术观并不是七宝楼台,既高深莫测、又绚丽多彩。在内部员工会议上,任正非曾多次强调,“决不能盲目追求领先的名头,一定要做有市场的技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任正非以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作为反例。
当年的摩托罗拉,为了追求通讯技术的极致,斥50亿美元巨资打造了具有全球信息传输功能的铱星环绕系统。然而铱星计划的构想过于超前,相关配套技术和产业链都跟不上,导致用户体验极差。最终,铱星服务仅上市一年后,便宣告破产。
摩托罗拉的失败,验证了任正非的技术观。在技术创新上,我们领先竞争对手半步就是先进,领先竞争对手三步就成“先烈”了。和任正非有同样务实的观念的,还有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中科院院士杨振宁。
2019年,在关于是否应该在国内建造超级对撞机的问题上,杨振宁与一众中科院院士唱起了“对台戏”。以王贻芳、丘成桐等院士为首的专家们抱着一步到位的思想,认为大型对撞机项目需尽快建设,这是中国在基础物理研究方面难得的超车机会。
众所周知,基础理论研究的进步带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如果没有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发现,内燃机的改良无从谈起;缺乏经典电磁学的指引,我们休想进入电气时代;没有量子力学衍生的半导体理论体系,如今各个科技巨头希望通过5G实现万物互联,也只是天方夜谭。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轮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基础科研领域的巨大突破。如果不注重基础理论,而沾沾自喜于建了多少摩天大楼、巨型轮船等应用工程领域的小进步、小突破,那么注定会像科幻小说《三体》里的人类舰队那样,在面对由更高文明科技打造出的水滴时,毫无抵抗的能力。
其实扎根基础研究,无论是王怡芳,还是杨振宁都是大力支持的。但杨振宁所考量的是,面对现如今中国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精密半导体等领域长期被“卡脖子”,着急投入上千亿资金建设“超级对撞机”,真的值得么?这里总结三点杨振宁的反对意见。
第一、强子对撞机的建设成本高昂:
以欧洲“未来环形对撞机”为例,该项目仅预计耗资,就超过了210亿欧元。连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在修建对撞机这件事上折戟沉沙,在投资了30亿美元发现连个“水花”也没激起后,慌忙退场。
此次中国计划修建的对撞机,前期预估成本就高达200亿美元。至于修建过程中需要追加的新投资,以及后期无止境的维护花销,更是难以计数。
第二、高等物理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高等物理学者的人数占全球不到1%,很难在短期内培养一支顶尖的研究团队。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超级对撞机建设成功,最终使用和操作的,仍然是来自国外的专家团队。安装了对撞机,国内却没有几个人会用,用任正非的话来说这就是:“给外国人做嫁衣。”
第三、挤压其他领域的经费:
杨振宁认为高能物理的突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会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好处,反而会挤压国家在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投入。以1994年成立的欧洲对撞机项目为例,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实际的民用项目落地。相反,如今的对撞机却成了很多科学家验证私人理论对错的“游戏机”。
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在否决了对撞机项目的同时,还建议国家应将资金投向可以直接改善民生的应用技术领域。可以说杨振宁的观点和任正非在研发上“领先半步”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分别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工程领域的泰山北斗,杨振宁与任正非不但在思想上高度一致,在业务落地方面也多有合作。杨振宁的高徒张首晟就直接参与到了华为5G芯片架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张首晟博士此前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使芯片中杂乱无序的电子进行规则运动,这将极大推动芯片领域的研究。2018年11月,张首晟与华为团队同时宣布在5G技术上已经取得关键性突破,但可惜的是,仅1个月后,正准备回国发展的张首晟因抑郁症,在美国意外身亡。
张首晟的离世也再次验证了杨振宁和任正非的格局视野。研发真正解决中国崛起“卡脖子“的技术才是西方国家所惧怕的,而不是投入1300亿建设出一台几十年都无法给老百姓带来助益的高科技“玩具”。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