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之
编辑|小沐
出品|智哪儿
可以肯定的说,
智能家居市场虽呈现出战国纷争之态,奈何智能家居依然不是刚需产品。而随着更多的实力选手入局,智能家居已经从概念转变为一种生产力。作为AIoT最先落地、最早发力的场景,智能家居在未来十年,牵动着多个行业的神经,也是消费升级的重点培育对象。
据财经网站的统计,A股市场的智能家居概念股,总计市值已经超过2.45万亿人民币,是轻工业制造板块的2倍。互联网、家电、电气等经济体,都在积极布局智能家居风口,抢占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红利。
近期发布的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出“
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这条意见,一针见血的指明了智能家居的市场地位,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的卖点,而是一个跟家电、电气等家居设备平起平坐的板块。
尤其是智能设备标识制度的提出,为智能家居产品的标准化从经济顶层层面下达了要求。这对于统一智能家居市场格局、产品体系和技术规范,是个十足的利好。
1华为和小米的纠葛
而发展到今天,智能家居已经进入了
全屋智能的竞争。市面上大致存在五类产品:
一是以传统的家电企业为主导的套系派智能家居产品,比如海尔从最早的U-Home概念入手,迭代出了三翼鸟智慧家庭方案,以美食、洗护、用水、空气等场景切入,提供模块化的局部智能方案。
二是以小米、华为等消费电子企业主导的生态派智能家居产品,依托于品牌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生态体系上的优势,打造分布式、全场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三是以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为主导的平台派智能家居产品,从智能音箱或芯片模组入手,局部突破、全局渗透,利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提供标准化的产品输出。
四是以萤石、欧瑞博、Aqara、紫光物联、Control4、HDL等专业智能家居企业主导的方案派智能家居产品,以更加垂直的姿态切分市场残羹。这个类别新老交汇,大鱼小鱼同在一池,是消费者选择面最宽的一个类别。
五是以鸿雁、公牛、施耐德等传统电气企业主导的控制派智能家居企业,以传统面板等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为切入口,创造全新的智慧生活场景。
在这五个派别中(派别只是大致区分,不要较真),第二类,也就是消费电子制造商的竞争格外具有看点。小米和华为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两家企业具有很多共性:都是手机厂商,都有丰富的智能硬件体系,都有独立的生态体系,都是全方位布局(均有电商、内容、AIoT等业务线),都有庞大的线下渠道网络,甚至都想挑战下一百年的汽车产业。
从产品角度看,两家公司不仅在手机领域舞刀弄剑,这次在全屋智能板块,也是冤家路窄。了解手机产业的读者,应该对雷军和余承东的隔空对垒不会陌生。自从华为推出基于PLC的全屋智能后,小米的智能家居真正迎来了敌人。
2
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两家企业的区别,本质并不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和有线方案之争。此前「智哪儿」在详解华为PLC的文章中,曾说华为的PLC,真正对抗的是Wifi、Zigbee、蓝牙Mesh一类的无线通讯技术。从技术层面说,这两类产品确实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从实际的商品层面(而不是产品层面),华为和小米最大的区别,在于:
一个是前装、一个是后装。华为PLC当然也可以后装,小米智能家居当然也可以提前介入,我们只是说理念上的差异。
华为强调的是高端,实际上它的全屋智能从网络部署等基础设施的搭建来看,前装介入是最佳时间点。为什么华为的全屋智能体验店开在建材馆,就是这个原因,它想切入的是正在装修房子的那批人的需求。
小米走的性价比、DIY路线,它有全屋智能的方案,但没有专门的全屋智能商品化的东西。但基于其丰富的硬件生态,你完全可以搭建起一个实用的智能家居系统。从时间点来看,小米智能家居更适合在装修之后入场,它的产品属性也完全允许后装场景。
这就是两种商业模式了。
华为卖得是技术能力,小米卖得是产品能力。短期来看,华为偏高端,小米偏低端,但长期来看,两者在中端市场的交集会越来越大。
笔者认为,下一个十年,小米与华为的两种模式的对垒,会构成愈发激烈的竞争关系。在前述的五类派别中,只有第二类,是全链条部署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硬件体系、软件生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内容资源等等。这两家公司,可以真正在智能家居领域做到跨设备的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管理。
那么,小米模式VS华为模式,谁会是下一个十年的主宰者?
谁能主导下一个十年?
3
掌握时间心不慌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抽象:小米模式=由点及面;华为模式=由线及面。有什么差别呢?小米的智能家居,是可以点状分布的。比如你买了一个小米的空气净化器,它本身就能用小米的米家APP来控制,随着你购入的小米设备越来越多,这个全屋智能的概念就显现了。
华为是从线开始,它是方案导向的。举个例子:你可以装一个中控主机,只实现灯光控制。后续,你想追加安防、影音也没有问题。当然,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这么做,都是一步到位。我们只是说明这个差别。
小米模式强调灵活性,用户的选择权利更大,覆盖的客群更广;华为模式强调专用性,用户没有那么大迂回空间,需要深思熟虑,毕竟那个装在弱电箱的主机也不是说拆就拆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米的DIY模式渗透力会强一些。目前来看,小米设备的易用性,也确实教育了用户,推动了智能家居概念的落地。
这是否意味着华为的全屋智能会趋于小众呢?当然不是。从地产角度看,首先精装房是大趋势,由于华为的全屋智能是跟装修高度耦合的,这意味着华为势必会吃掉一部分精装房市场。在装修建材领域,华为直击建材商超,在前端环节截流,在价格下降到一个阈值后,它的普及度可能会跟全屋定制一个水平。
所以在智哪儿看来,小米和华为,其实是在不同环节切入,以不同的商品姿态销售,终局可能就是一个动态平衡。这个前提是,小米和华为的全屋智能,存在较大程度的价格交集。这时候的问题就是在于,同样都是3万块的预算,我是什么时候花。当然,我们只是把问题极度抽象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心理千奇百怪,需求层出不穷。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做下分析。
那就是两者的盈利点不同。小米的全屋智能,是纯粹靠硬件在赚钱;而华为的全屋智能,看上去是硬件,但是实际上软件在赚钱。未来小米是否会延续性价比路线不得而知,但华为肯定会继续强调技术能力。
目前,小米AIoT设备数量超过4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而华为
HarmonyOS累计连接超过2.2亿台。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这一数字仅为华为自己的设备(包括荣耀在内),而HarmonyOS实质上分为手机版和物联网版。严格来说,华为旗下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是个谜,但目前跟小米的差距一定非常大。
而看下手机的销量,OV综合来看是绝对的赢家,其次是苹果。如果把华为和荣耀加起来,那么跟小米可以说旗鼓相当。但是,小米和华为的差异在于,小米智能家居的核心是米家APP,任何手机都可以安装使用,跟操作系统和手机硬件本身没有技术捆绑。
华为的全屋智能,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HarmonyOS的分布式特性。如果用户使用
华为手机,那么能够带来的体验感是最强的。而HarmonyOS是否会被其他手机厂商接受,是个未知数。因为手机版的HarmonyOS相较于友商使用的Android开源系统,并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华为只是解决了自己被制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个问题。所以从全屋智能视角看,华为反而把自己圈在了一个封闭的生态中。不过追捧者众多。
第一个站队华为的家电企业是美的。美的发布了基于HarmonyOS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其众多家电产品能平滑到华为的智能家居生态中。从这一点来看,小米反而是跟家电企业站在对立面的。
这时候另一种格局就显现了:小米倾向于什么都自己做,取缔传统品牌,自己扶持生态;华为则只做一部分消费电子,比如手机、平板、电视、智能穿戴,其他的全靠第三方,用操作系统圈地。
对于一套全屋智能来说,是通讯技术、控制系统、互联平台和终端设备的有效结合。小米和华为的区别就在于终端设备这一头。米家生态中的产品,多以小米自研或生态链产品居多;华为的产品,则是第三方居多。华为只是想推销操作系统,并没有强力捆绑生态伙伴。这一点对于全屋智能的实现影响很大。
如果华为从系统端继续吃掉其他几个家电巨头,那么华为全屋智能用户的智能电器选择面就会更加灵活。我们来看下这样一个列表:
中控平台:主机、APP、智能音箱、智能面板、智慧屏…
基础设施:全屋Wifi
传感设备:人体红外、烟雾、温湿度、毫米波…
智能硬件:窗帘电机、扫地机器人、路由器、网关、加湿器、智能锁、门铃、摄像头…
智能电器:洗衣机、空调、中央空调、冰箱、晾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净水器、空气炸锅…
这些是一个完整的全屋智能所需要的子产品。
小米做了啥?这五大类别几乎全部涉猎,这意味着它的生态是高度垄断的。而华为呢?重点在于搭建基础设施,从底层出发先解决家庭的内部通讯问题,然后只局部涉猎了路由器、智能锁、智慧屏几个类别,其他的全部开放。
所以两个品牌的出发点存在差异。
我们总结一下:
小米的优势在于自持的AIoT设备SKU丰富,自组生态体系,第三方作为补充;全屋智能落地灵活性强,用户可以DIY选择,更轻量化,隐性成本低;缺点是产品格局散乱,盈利模式单一,缺乏跟装修耦合的机会。
华为的优势在于只做底层和部分硬件,上层充分开发给第三方,消费者在电器面的选择权大,产品的鲁棒性更强;缺点是隐性成本高,涉及施工,很多亮点技术依赖于华为移动设备。
所以两个品牌的封闭和开放性是并存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接下来,华为毫无疑问是发力精装房和建材市场,而小米则会继续推动DIY路线,以更低的购置和使用门槛获客。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未来十年,小米的机会在于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深入,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而小米的低门槛特性对大部分人都很友好,小米可以继续延续性价比路线捕获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华为的机会在于,伴随消费升级和地产业态变革,精装房的普及和迭代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销售,同时随着对于高端建材馆的渗透,以及与装修业态的高度耦合(以及装修模块化、透明化、高效化等趋势的结合),华为全屋智能凭借在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上的优势,仍具备很强的上升空间,相比小米主打的年轻群体,华为可能更受中产家庭、中高端用户的喜爱。
结语 长期来看,智哪儿认为华为的全屋智能模式更符合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想象。不排除小米也会将全屋智能进一步商品化,提供更完善的打法和机制,但目前来说华为的路线延展性更强,更符合智能家居作为一个独立、开放、完整的消费品存在的形态。
智能家居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商品,而不是众多子产品堆积起来的虚拟概念。
(智哪儿(ID:smartanywhere)原创文章,转载请获取授权并保留来源)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