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很多人觉得华为因为芯片断供的问题,而有可能陷入发展困境,甚至有可能解散海思团队的时候,华为在芯片方面,又有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好消息:华为海思的第一款柔性OLED驱动芯片已经成功实现了试产,最快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商业化量产交付。
表面上看华为只是实现了OLED 驱动芯片的量产,而且是40nm的工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这是很肤浅的认识,在编者看来,这里面至少还有三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打破垄断,弥补市场短板
如果说华为是“生而为打破垄断”而来的,那么这次华为海思在OLED驱动芯片上的成功试产,就是这一说法的最好证明。
不要小看了一个小小的屏幕驱动芯片,就这我们还需要大量进口,几乎无自主权可言,即便我们的国产显示屏已经做大,但是做强却难说,因为核心的驱动芯片,仍然被人家掌握,卡脖子的风险时刻威胁国产屏幕的正常发展。
华为海思实现了OLED 驱动芯片的量产,而且还是柔性驱动芯片,这就是意味着我们拥有了自主可控权,想卡脖子,就要看看华为的脸色。
更甚者,当国产屏幕驱动芯片出现的时候,实现量产进入商业化之后,何愁外商芯片价格高昂?
拉动国产产业链发展进步
华为之痛,可不仅仅是华为之痛,而是我们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之痛,甚至是高端高新技术产业之痛,没有了高端芯片,就无法进一步发展先进智能手机、AI人工智能、存储等众多业务。这是产业链的短板,要想打造强大的半导体产业链,就必须从底层做起,而不是依赖外商,也不是“买买买”的方式。
华为海思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坚持进行芯片研发,尤其是这次OLED驱动芯片的量产,将带动我们国产芯片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制程工艺是不高,但是别急,一步步来,稳扎稳打,才有进步,只要产业链进步了,何愁不会强大?
华为的目的是存活下来
对于华为海思来说,意义重大。在遭受美国打压之前,手机业务的比重在华为的营收中,占据的比重是越来越大,而现在手机业务被限制了,在芯片供应方面,也出现了极大的困难,现在华为要想获得生存以及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开拓更多的业务,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要想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可不是那么随便的事情,华为将目标对准了OLED驱动芯片,一来,这个领域的国内的竞争者是屈指可数,发展屏幕驱动芯片,既可以降低国内厂商的竞争,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无竞争,也可以从外国厂商口中夺食,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有了营收,华为又有何惧?
国产芯片发展任道而重远,华为选择在驱动芯片上下手,无论是从经营角度来看,还是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也让大家看到了华为发展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