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这个故事,大家应该在学生时代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不过将这个外国的故事移植到本土后,终究是产生了太多不适,归根结底,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我们的生活,并非科幻或者玄幻的分类,而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生活中发生过哪些事情,会发生哪些事情,于是当一件事情不符合我们认知的时候,那种难以言喻的不适感会极大影响到人的观影体验,除非有超越常人的理智或者情感,否则实在难以从电影中感受到共鸣。
忠犬八公的故事,大致讲述的是一只小狗,在主人死后不离不弃,痴痴傻傻地等待主人回家,十年如一日地等待的故事,这个题材是如此地优秀,以至于不管主角是谁,是忠犬八公,或者忠猫内阁,或者忠猪忠羊,或者小强,都能够引起人们的感动,更妙的在于最初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然后又被美国人改编,以当年的美日文化发展的水平,给这个感动的故事套上一层文明,进步的外壳,终于风靡世界。
平心而论,忠犬八公的故事原型在100年前的日本,普通人无法考据当年的日本的文明水平,不了解当时的日本动物政策,于是为此感动是理所当然的
到了2009年的美国,许多人已经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但是当年最火爆的杂志是《知音》,其描述的美国的人文气质,宠物文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到了现在,依然有人相信,美国人会为了拯救一只落在高压电线上的麻雀,而选择让整座城市停电半小时。
然而当这样一个故事移植到国内之后,那种不和谐的感觉终于爆发出来了。
一只没有主人的狗,在城市里独自生活10年时间,要吃什么?住在哪里?卫生要怎么解决?生病了怎么办?当观众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电影的逻辑就被击穿了。
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之前看流浪地球时,看了许多科学家的访谈,有一位科学家就直言流浪地球的故事逻辑错误太多,以至于在观影时感到坐立难安。不过当这位科学家将自己对电影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向郭帆提出后,不慎中了郭导的圈套,被迫成为了流浪地球2的科学指导!
站在这一层面上去思考,流浪地球也好,忠犬八公也好,其实都是科幻片,一个是未来科幻,一个是人文科幻,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观众却并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高等文明的人来观看流浪地球等电影,他们能从电影中指出来的错误,一定是比我们从忠犬八公的电影中找到的错误的几倍,几十倍。
是的,在高等文明的眼中,流浪地球这个电影一定也是毫无逻辑的。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我是想要抹黑或者洗白这部电影吗?其实我更想给电影出出主意,比如修改电影的架构,将至变成玄幻电影,八公在主人死后不肯离去,后来突然继承了主人的思维,意识,知识,人际关系,于是主人重新活了过来,而八公永久死去。以动物的视角重新观察人类的生活,或许能讲出不一样的故事,收获不一样的感动呢。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科幻,忠犬八公这个传说,还会在地球的文明圈子里循环,未来的东南亚国家会从中国版忠犬八公里得到感动,向往来自中国的人文气息,社会关怀,当他们的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时候,又会将这种人文气息传递到更落后,却又同样向往进步的地方。
不过这样想想的话,100年后的中国人,可能会看着电影中描述的,牧羊犬守护主人的帐篷10年的故事,感动到落泪,毕竟人文科幻,不需要人文,也不需要科幻,只要感动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