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OpenAI开发的ChatGPT已成为当今AI领域的重要代表,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AIGC赛道。
最近,ChatGPT访问量数据出现持续下滑的现象,引发市场各种猜想和顾虑。其中,不少投资者担忧6月份访问量再次陷入负增长,可能会影响整个人工智能的投资情绪。
月访问量环比下降
7月4日,网络分析公司Similarweb发布数据称,ChatGPT6月份的全球访问量环比降幅9.7%,独立访客(独立访客数指有多少台电脑访问,一般以COOKIE来统计。一般来说以独立访客作为网站的重要指标比较可信)数量环比下滑5.7%,为ChatGPT2022年11月推出以来首次。其中,美国的访问量6月环比下滑10.3%。此外,用户使用ChatGPT的时长也在下降,5月的每次访问时长下降8.5%;6月的时长数据暂未出炉。
实际上,ChatGPT5月份的访问量环比增速就已经下降至2.8%,外界普遍猜测6月份将陷入负增长,本次数据发布可谓验证了外界猜测。
顺带一提,今年1-5月ChatGPT的访问量环比增速是持续下降的。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ChatGPT的访问量环比增幅分别为131.6%、62.5%、55.8%、12.6%和2.8%。
对于Similarweb公司给出的数据,其他公司也有数据验证。网站数据分析工具imilarWeb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ChatGPT的访问量环比增长131.6%,到了5月,这个数字变为了2.8%。另据咨询服务机构AceCamp整理的数据,几乎所有的AI聊天机器人,在用户数量上的增长都已停滞,甚至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下图可以看到,在度过了年初的高增长阶段后,各个大模型进入4月后的总体增速开始明显放缓,不过ChatGPT仍然是最受关注的那个。
大模型降温了吗?
那么ChatGPT的月度访问量环比增速下降,是否意味着AI大模型降温了呢?
或许这只是一个统计口径选择而带来的误会。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爆款AI应用,ChatGPT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其一,ChatGPT网站自身的C端用户;其二,使用ChatGPT对外API接口的各种下游B端应用。ChatGPT今年一季度就开放了对外API接口,这是ChatGPT平台为了方便开发者使用平台功能、提高效率而设计的。
值得注意的是,Similarweb仅统计网页访问数据,即只有通过网站访问ChatGPT的C端用户这方面,而未包括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访问ChatGPT的B端这方面,因此不能简单以此数据评判ChatGPT的增长情况。
据Similarweb统计,OpenAI的开发者网站的6月访问量环比上涨了3.1%。由此来看,虽然C端访问量环比下降,但B端环比数据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更重要的是,OpenAI的商业模式并非将ChatGPT打造成一个靠用户流量和广告支撑的业务,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为企业提供API服务。
因此,ChatGPT的流量下滑对OpenAI的商业布局的影响有多大,难以简单得出结论。
实际上,C端用户增长放缓也许恰好符合公司预期。从OpenAI近期的表态、做法来看,该公司有意“限流”,访问量滞涨并不意外。
早在4月5日,OpenAI就曾停止ChatGPT Plus付费项目的售卖。随后在5月16日举行的AI国会听证会上,OpenAI CEO Sam Altman抱怨了“幸福的烦恼”:由于计算能力瓶颈,使用ChatGPT的人少一些会更好。
在6月初流出的闭门会议纪要中,Altman进一步明确了OpenAI的产品战略——将ChatGPT打造成超级智能的个人工作助理,吸引更多企业接入其API,而不是争夺客户流量。
为了践行“不与客户争流量”的诺言,OpenAI积极推动API服务降费升级,已在6月宣布对其GPT模型的API进行重大更新,包括新增函数调用功能、降低使用成本等多项内容。
简单来说,OpenAI目前的策略是更重视B端,而非C端。所以如果仅凭C端访问量下降,就匆忙的下结论说AI大模型“凉了”,未免有些武断。
落地才是硬道理
OpenAI发行的人工智能模型自去年11月获得全球关注,到目前已经过去半年有余,在这半年中,ChatGPT彻底火了起来,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巨大活力。
今年上半年,A股ChatGPT指数涨幅超70%。此外,根据Choice数据显示,中证TMT指数今年上半年涨逾23%。其中,通信、传媒、计算机等与AI息息相关的指数,也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稳稳占据着前三的位置,成为今年上半年最赚钱的领域。
不仅是资本的火热,产业界也掀起人工智能大潮,各大公司纷纷宣布涉足AI。据梳理,截至7月4日,国内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的AI大模型已超80个。
除了百度、三六零、科大讯飞等纷纷公布了自家的大模型,最新的重磅级企业入局消息是字节跳动和京东。
6月2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发布大模型服务平台“火山方舟”,提供模型调用、评测和推理等多项服务。不过“火山方舟”目前还是一个集成式产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京东也宣布将于7月13日发布大模型产品,将其定位为数字基础设施,重点服务于实体企业。
百度、阿里、科大讯飞、360等企业走在前头,无疑已经尝到了AI大模型的甜头。字节、京东苦苦追赶,也渴望改写战局。如今的场面是,似乎万物皆可AI。
但在AI产业火热的背后,也许产业泡沫已悄然显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成熟度还不够,技术落地难度大,应用环节挑战多。乐观的市场预期导致人们对产业潜力过度看好、行业估值过高,而一旦技术无法有效落地、市场期待无法实现,泡沫就可能破裂。
简单来说,落地才是硬道理。
此外,近期一轮“减持风暴”正席卷全球AI行业。
国外方面,英伟达(NVDA.US)遭到公司董事以及大股东的减持。
国内方面,昆仑万维(300418.SZ)、剑桥科技(603083.SH)、三六零(601360.SH)等AI龙头近期均遭遇减持,减持股东中不乏公司实控人等重要高管。国内AI板块也在6月底有所退潮,这些现象都值得关注。
不过,机构表示仍然看好下半年AI行业发展前景。
浙商证券研报称,下半年看好AI应用,因为国内AI应用将迎来政策和需求共振:一方面,大模型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全面商用化的时点渐行渐近。6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内首批深度合成领域的算法发布清单,包括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快手、美团等多个互联网公司对41个深度合成算法进行了备案。
另一方面,国内软件的大模型应用产品将在下半年密集发布。OpenAI自去年11月底获得全球关注,到目前已经过去半年有余,到6月底和7月初,至少5家上市公司举办AI产品发布会,说明软件公司对政、企客户在大模型相关需求进行了挖掘,并开始筹备和计划。
作者:许螣垚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