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学科技社
2001年,一部名为人工智能(AI)的科幻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未来机器人高度发达并且拥有人类情感后的场景。一晃二十多年过去,AI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3初,美国Open AI公司研发出了一款名叫“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向它提问,得到的回答非常接近人类思考后的结果。如果用户复制一段文字到对话框里,它甚至能写出文风近似的文章。学术论文、新闻稿件、诗歌甚至程序代码都不在话下。设想一下,未来类似的软件搭载到仿生外壳上,那么就能产生一个能够和人类进行真正互动的机器人,科幻片里的场景就会变成现实。
由于有传统PC行业的地位,英特尔占据了GPU60%以上的份额,但是独立显卡领域,英伟达和AMD则是两家共同垄断。随着AI、汽车、服务器等产业的发展,GPU芯片的销售持续走高,这两家企业的销售额也都在增长。
和老美之前的限制条款一样,首先受伤的是他们自己的企业,英伟达就可能因为这项规定损失大约4亿美元的收入,而且不得不把部分中国区业务转移出去。
高昂的研发成本
研发AI需要超强的算力,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例如,GPT-3的运算过程需要1750亿的参数,狂烧了上万块的GPU才完成,一次运算就要花费超过400万美元。
不过,就在文心一言发布之前,复旦大学研发的MOSS提前发布。它也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但开发路线和ChatGPT不同。MOSS一经上线就引发网友的大量尝试,甚至一度导致服务器宕机。
现在的MOSS已经能做出流畅的回答,并且可以生成表格和代码,但是运行并不稳定。目前整体上ChatGPT还有较大差距。
硬件方面,我们也在研发自己的GPU芯片。虽然在手机芯片上受制于人,但是GPU芯片本身对制程要求不是很高,国内可以完成。龙芯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GPU、百度也在研发自己的AI超算芯片,也有一些初创GPU企业开始拥有知名度,国产GPU芯片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总结:
ChatGPT为代表的AI产品,让人们看到了AI的巨大潜力,也激发了巨头们的投入。老美在这方面领先一步,而且又开始针对我们做出口限制。国内的类似产品目前虽然达不到ChatGPT的水平,但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研发路线。我国目前已经有华为、百度在内的许多企业投入到了AI的开发和GPU芯片的研发中。
人民日报曾经多次呼吁,中国高新科技产业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应该居安思危,做好被限制的准备。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研发,AI产品同样属于需要努力攻克的难关。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