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再次点燃人们对科技的想象,今天的3分钟,了解聊天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chatbot)是1966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Joseph Weizenbaum开发的,叫ELIZA,它的原理是把提问输入的单词,和脚本化的回答列表配对。
ELIZA掀起了最早人工智能的风暴,很多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作品都致敬了ELIZA,也持续成为了之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开发的灵感来源。
早在ELIZA创建时,就有不少专家开始担心,网络世界本来就是虚拟的,人工智能通过这种形式发展,会不会将和人类无法区分。这个担忧至今仍在,最新的chatGPT可以一本正经地回答一堆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是错误的信息,这在网络深入生活的当下,是相当有误导性的,也因此,很多机构禁用了这类聊天机器人。
ELIZA的父亲,Joseph Weizenbaum教授还发现,当人们与聊天机器人对话时,他们更愿意去吐露最真实、最深刻的想法,但他其实只愿意让聊天机器人成为一种辅助的设备或工具。
1972年,美国精神病学家Kenneth Colby开发了另一个聊天机器人PARRY,它模拟了一个精神分裂患者,试图去帮助理解精神类疾病、克服抑郁症。
1988年,英国的Rollo Carpenter开发了聊天机器人Jabberwacky,至今网站仍可运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探索一下http://www.jabberwacky.com/。
1992年,一个在MS-Dos上创建的聊天机器人Dr. Sbaitso诞生了,蓝色底色白色字体,配上了80年代风格的电子男声,属于上个世纪的赛博感扑面而来。它的定位是心理学家,大部分关注的都是用户为什么会有某种感觉,同样还在线,可以试一试:https://classicreload.com/dr-sbaitso.html。
现在大家更熟知的聊天机器人,在2000年后的第二个十年开始陆续走向人类。2010年,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Siri,它是基于iOS组建的苹果产品用户智能个人助理。
截至目前,Siri能干的(蠢)事已常常见诸报端,人类把以Siri为代表的聊天类人工智能当成“人工智障”,但是,chatGPT的例子再次提醒我们,人工智能真的不可能越过那根红线吗?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完全算chatbot,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推出的都是更超出于聊天这个范围的AI,但可以看出,科技巨头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要理解人类的想法、行为、期待,第一步就是要理解文本,也就是会聊天。
最近,一款chatbot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圈逃不过的话题。尽管有不少对于回答真实性的批评、质疑和担忧,但ChatGPT表现出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还是相当值得称道的。它能写一篇仿莎士比亚风格的小作文,也能给出来一篇看着是那么回事的工作报告,有人评价它的出现会让高中作文无用武之地。
这也是笔者认为为什么ChatGPT能够火的原因——它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科技创新。
聊一聊ChatGPT,它的创建者是一家名叫OpenAI的公司,2015年在美国创立,定位是非营利性组织、专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该公司认为人工智能是不可逆的,我们应该更早学会和了解它们,好让人工智能更有益于全人类。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Sam Altman,大名鼎鼎的现实版“钢铁侠”Elon Musk也是主要创始人之一,2018年,Musk因特斯拉可能会和这家AI公司有潜在利益冲突,辞去OpenAI的董事会职务,但仍然通过真金白银持续支持它发展。
ChatGPT中GPT的意思是generative pre-training,(关于语言模型的)生成式预训练,这也是这款聊天机器人奠基的理论模型。GPT理论最早2018年在OpenAI上分享,2020年,OpenAI发布了GPT-3,已经可以连贯地形成即兴文本。
2021年1月,OpenAI推出DALL-E,一款同样风靡全球、引领风暴的人工智能绘画系统。2022年11月,OpenAI发布了chatGPT。
全球网民在感叹ChatGPT的强大和不可思议后,又迅速开启了对“人工智障”式回答的玩梗式吐槽。
但是,人工智能真的还没有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吗?谁知道呢。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