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9 日晚,华为召开旗舰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华为 P50 系列影像旗舰手机。
按照往年的习惯,华为 P 系列机型会在第一季度正式发布并上市。如今推迟到年中节点才发布,究其原因,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 6 月份的华为鸿蒙发布会上就已经解释了一次:「因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所以它(华为 P50 系列)的具体上市时间仍未确定。」那时候,我们也首次看到了来自官方的 P50 系列定妆照。
现在,它终于来了。
众所周知,华为两大旗舰系列 Mate 和 P 系列各有不同的聚焦点,Mate 系列讲究极致科技、强大性能;而 P 系列则一直把美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引领着最新、最强的摄影技术。
的确,聊到华为 P 系列,强悍的手机摄影能力已经成其最大的标签。作为 P 系列的最新旗舰,华为 P50 系列再度接棒移动影像行业标杆,带来了更优更强的影像体验。
在摄像头部分,华为 P50 使用了万象双环设计,原色双影像单元系统性的整合了多颗镜头实力,打造超级主摄和超级变焦两大影像单元,使得色彩、画质、对焦速度和稳定性等核心影像体验全面提升。
接下来,让我们结合发布会前的媒体沟通会,以及发布会上宣发的内容,看看这一代华为 P50 系列在影像领域带来的两个新突破。
「计算光学」,突破影像光学物理边界
华为可以说是一家以领先技术为导向、引领市场的科技公司。正如我们在 2019 年所认为的那样,华为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论发明」上的不足,转而聚焦于「工程能力」,也因此决定了华为的发展方向:成为一家 「超级终端」公司。
回顾 P 系列过往,奠定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引领者地位的机型,大概是搭载了徕卡 4000 万像素三摄组合的华为 P20 Pro。它所搭载的感光元件尺寸远超了同时期的所有竞品,在弱光环境下也有明亮纯净的成像,甚至被网友们称之为「夜视仪」,这种体验是很令人惊艳的。
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这枚传感器是华为联合索尼定制的 IMX600,非同小可。这样的举措,也引领了手机厂商定制感光元件的行业潮流。
可以说,华为 P20 Pro 挑起了智能手机影像传感器尺寸的战争,这场战争一被打响,持续到今时今日。
只不过受限于手机的空间尺寸、重量、材质、美观等要求,手机镜头在光学上的提升已经非常有限。在物理设计上有重大突破之前,其实诸多手机厂商都已经早早开始布局「计算摄影」,优化摄影算法。
华为 P50 系列的一大突破,就是引入了 XD Optics(计算光学)技术。这是超脱于原来的计算摄影,一改业界纯硬件和纯算法的解决方案,建立了从光学镜头到传感器链路的数学模型,弥补光学镜头的不足。
华为提出,任何光学镜头都存在缺陷,不是设计水平达不到,而是从光学理论本身来说,光学会产生包括彗差、球差、象散等问题。但只要光路可逆,就能知道某个指定波长的光线经过这样的镜头、这样的方程式之后,进去是什么光线、出来什么光线,是可以被计算和预见的。
所以,华为持续沿着这个思路投入研发,终于在这一代 P50 系列上进行首次商业化,在设计镜头模组的时候就实现完整测量,得知镜头的光学特性,通过算法来提前预测光路导致的像差损失,后期通过算法还原成理想的成像效果。
你可以将它想象为一道横跨「真实世界-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桥梁,系统层去伪存真,将自然场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光学系统、机械结构、电子器件各自的特性,在全新算法的指挥棒下被统一整合,深度实现软硬件协同,构成了 P50 系列全新的影像系统。
得益于此,华为 P50 Pro 超清图像引擎升级至 XD Fusion Pro,两颗原色镜头(彩色与黑白)协同工作,相比 P40 Pro 主摄提升了 103% 的进光量和 10% 的细节。在极端暗光场景下,P50 Pro 依然能够让你看清暗光下的景色。
计算光学还可以优化潜望式摄像头普遍存在的光学损失问题,即 P50 所提出的「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华为举了一个例子,以往使用潜望式摄像头半段式的设计,前面的光学部分会损失掉 50% 的图像信息,后续在 CMOS 成像后使用算法进行还原和恢复的话,最多只能做到 60% 的原始信息修复。
在计算光学技术的加持下,华为 P50 Pro 的潜望镜模组相较于以往可以多还原 25% 的图像信息,基于原本的 60% 还原,可以提升至 81% 的图像信息修复。具体到体验上,长焦成像的画面会变得更加清晰、真实。
「原色引擎」还原双眼色彩,眼见为实
拍摄部分,相机镜头的光学偏差解决了,那么观看部分,人眼间的偏差又该如何解决呢?
每个人的色觉细胞不一样,眼睛对色彩的感知也不一样。当然,这个感知不但经过人眼收集物体光线,还会经过大脑去处理,最终获得视觉的观感。
所以,华为 P50 系列将原来的 XD Fusion 计算摄影,提升到 XD Fusion Pro 之后,后端的色彩调校也有了新的突破。简而言之,就是把传统的 RGB 信息处理过程,尽可能地贴合人眼视神经感知光线的流程。
华为 P50 系列基于图像传感器和多光谱传感器,把摄像头获得的环境信息,从 RGB 转换为 CIE XYZ 色彩空间坐标值之中,让颜色还原得更加准确。同时,还加入了「色适应模型」,也就是把传统的 RGB 信息转成人眼视神经的模型,再加上色彩增强的环节,来使手机拍到的图像色彩与当时所见的环境色彩一致。
虽说这样处理下来还是无法解决不同人之间,色觉细胞存在差异的问题,但是华为工程师表示,这套流程处理之后,已经大幅减少差异,「我们做的目标是要和大多数人看到的结果一样,但很难追求每个人都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准确的颜色表达不会过分讨好眼球,也不会过分平淡无味,成像的一瞬间留存的是环境空间那一刻的真实色彩。这样对色彩所见即所得的拍摄体验,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愉悦的,也为创作后期留下了最 RAW 的真实基础。
主摄,不仅仅只有一颗摄像头了
多摄的概念,在我的印象里,最早也是华为带给我的。
目前,手机所搭载的摄像头大多数都是传统定义上的「定焦」镜头,通过多个摄像头的协同分工,从而实现了「全场景」、「全焦段」的多摄模组应用功能。
如今,华为在 P50 上再度延展了「多摄」的设计思路,把它引入到「主摄像头」的领域当中。
具体来说,P50 创新地装载了两颗原色摄像头,一颗彩色,一颗黑白,再配合多光谱色温传感器构成一个完整的「超级主摄单元」,辅以超清图像引擎等软件算法,突破了原来单个摄像头的感光极限,实现进光量和清晰度的明显提升,带来更精细的画质和色彩表现。
突破单个参数堆砌的桎梏,也是另一个维度上的突破物理边界了。
从参数上看,P50 这一代比上一代厚度薄 0.45 毫米,实际上通过计算光学等技术,已经可以让更薄的模组、更薄的镜头达到比以往更强的性能。清晰度、色彩、连拍的体验、稳度,P50 Pro 都超过 P40 Pro+,技术加持不仅有计算光学,而且 AIS Pro 超级防抖、原色引擎等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用户感知层面上,那就是轻了,薄了,更好拍了。
技术跃进,目的是想让你「所见即所得」
迭代更新的 P 系列旗舰手机产品,在移动影像史上留下鲜明印记:P9 系列开启徕卡双摄时代;P20 带来徕卡三摄;P30 引入超感光传感器和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P40 系列以超感知影像,树立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标杆。而这代 P50 系列通过 AI 算法突破物理边界,开辟了移动影像的全新赛道。
一座座里程碑背后,彰显了华为在影像技术层面的进步。当消费者手持产品时,它集中体现的是符合使用直觉思维的、「所见即所得」的随手拍体验。
在我看来,手机摄影还是有别于相机摄影,它不但是手机里面的一个小功能,而且已经成为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记录方式。
若要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讲,智能手机不断地在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创作者可以将参数和使用说明都抛诸脑后,将精力集中在创意的迸发和灵感的捕捉上,轻巧好用的华为 P50 系列,一下子就把普通人与「创作」这个词拉得很近,带领大家一同进入移动影像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