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 湘
作为中国最大通信设备企业,也曾是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上,唯一能够与苹果一争高下的华为,因为SoC和射频芯片的代工问题,在“断供”至今仍然无法推出5G手机。
华为于2019年8月推出首款5G手机,但自2020年5月,台积电暂停代工华为新订单后,华为仅靠库存的5G芯片支撑。在5G芯片库存消耗殆尽后,华为又将目光转向高通4G芯片。
因为没有5G芯片,市研机构Omdia发布的全球手机出货报告显示,2021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为3500万部,同比下降81.6%。这一年,国内媒体见诸报端的报道都是《华为跌倒,XX吃饱?》。2022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进一步降至2800万部。
2023年至今,依然只能使用高通4G芯片的华为,平静地度过了上半年。在这个全球已经普及5G手机的当下,仍靠4G芯片苦撑的华为,显得有些另类。
在中国年中最大的促销节“618大狂欢”中,小米、OPPO和vivo等大幅让利消费者,让5G手机以更平民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华为手机几乎没有什么声量,花粉们只能抱憾。
时隔三年,终于有了好消息。
在近期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称,预计华为海思将在2023年下半年重新发布支持5G的麒麟芯片,并使用中芯国际N 1制造工艺代工,性能可媲美台积电的7nm。也就是说,华为又可以推出5G手机了。
消息一出,产业链人士又透露,华为最近已经将2023年手机的出货量从年初的3000万部级别上调至4000万部,调涨幅度超过33%。若以2022年实际出货量2800万部计算,调涨幅度近43%。
道路是坎坷的。N 1工艺虽然在目前已具备量产条件,但和目前已经成熟的高通骁龙8 Gen 2已经用上的4nm工艺制程,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实现量产的3nm工艺制程相比,中芯国际依然是落后的一方。
制程工艺的落后,说明海思新款芯片的功耗、性能等,仍然比不过高通、联发科们的旗舰级芯片。
虽然华为已经证明了自身优秀的芯片设计能力和能耗优化技术,但说服消费者买单,还是有点难度。
加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依然面临下行压力,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5个季度同比暴跌,华为虽有充分的信心,但逆流而上的难度可想而知。
回归企业服务
在2019年华为深圳总部记者发布会上,任正非提及了在二战中带着满身创伤归来的前苏联战斗机“伊尔”的照片,并表示“即使千疮百孔,我们也要活着回来”。
当年那个每年出货超过2亿部智能手机的企业,在制裁和断供下,选择了调整业务结构来阻止销售额的下滑,并将业绩支柱寄托于企业服务。
2021年以来,华为按照能源、金融等不同领域,相继成立了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的“军团”组织。截至目前,像“华为煤矿军团”、“运动健康军团”等这样的组织数量达到20个。
但不到1年时间就成立“林立”的20个军团,显示了华为转型的决心,也体现了焦虑。军团能否取得”业绩支柱“的地位,还需要时间检验。
军团以外,与时间赛跑的华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作为华为经营方针的《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营业收入的10%将被投入于研发。但在2020财年,华为研发投入14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升至15.9%,增至2010财年的约9倍。2021年上半年,华为研发投入占比一度超过20%。
政策之一是“天才少年”计划,华为以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5倍、最高年薪200万元的投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效果显而易见,但也有如稚晖君等“天才少年”在供职几年后宣布离开,自己创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华为,在研究AI分析外,还将目光瞄准了量子计算和新一代通信标准“6G”等。
靠汽车反攻
在半导体采购受到严格限制,手机业务一蹶不振的背景下,华为计划把汽车业务作为新增长领域,卷土重来。
2021年6月召开的线上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BG余承东发布了华为自主开发的“鸿蒙(Harmony OS)”操作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搭载在手机上,也可以在汽车中使用。
华为曾多次公开表示“不造车”,而是在帮助客户卖车的同时,推销自家汽车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销量。
另外,华为自动驾驶系统也值得关注。在这个自动驾驶系统中,华为不仅用上了自己擅长的通信技术,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自家大力开发的AI行驶数据分析技术。有华为高管表示,目前已经实现了市区1公里自动驾驶。
入局自动驾驶领域,华为必然期待能够希望该业务能够取得与手机、基站业务一样的成功。自2021年来,华为每年向该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并公开表示,在未来会将自动驾驶零部件激光雷达的价格降至主流价格几十分之一的100美元左右。
但在这一领域,华为不仅面临特斯拉等硅谷对手的竞争,也有国内如百度的挑战。华为想要快速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还是未知数。
重构国内产业链
在2016年前,在华为年度总销售额中,海外销售额大于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变化发生在2017年,这一年,国内市场销售额首次超过海外销售额。到2020年末,海外销售额占华为总销售额的比例降至40%以下,为34%。
创建超过30年,如今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万名员工的华为,自1997年以来,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海外市场的“萎缩”,华为已着手重构国内的多条产业链,尤其是受影响最大的半导体供应链。
据多家媒体报道,包括合作的半导体企业在内,华为近几年在地方支持的投资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以期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据悉,在深圳,2021年成立的半导体企业芯鹏微有望成为面向华为的重要生产基地,鹏新旭、升维旭两家半导体企业的大客户也有可能是华为。中芯国际在北京也建立了“Non-A生产线”。
市场研究机构IBS的分析称,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在2021年为24%,预测2030年将超过50%。但想要提高核心部件的自给率,难度还是太大了。
2023年作为华为“在制裁常态化正常运营的第一年”,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在4月1日首次成为轮值董事长的孟晚舟,将带领华为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数智研究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