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国产化率
华为应该怎样活下去?
以上,对华为所遭受的多轮制裁,这些制裁对华为的影响,以及华为的“友军”情况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那么,如果美国新一轮制裁的靴子真的落地,华为应该怎样应对呢?有哪些风险点?又有几成胜算呢?
整体来看,华为前面还面临三道难关:
1、消费者业务可能“归零”
整体来看,美国断供对华为各项业务的冲击大小,跟该项业务的“含芯量”密切相关,芯片用量越大、芯片制程要求越高的业务受到的冲击越大。基于这个逻辑,通信尤其是5G这个华为基本盘可以稳住,以云计算、AI为核心的企业服务业务问题也不大,消费者业务将再次遭到重创甚至是毁灭性打击。这部分业务如果归零,华为将再次丧失上千亿的收入,这么大的收入缺口,很难通过其他业务来弥补。
2、“战友”可能靠不住
上面我们提到过,中芯国际这类国产厂商将是华为的重要战友。但是,中芯国际很可能指望不上。一方面,中芯国际能力有限,无论是先进制程,还是芯片产能,都不足以支撑华为的需求;另一方面,中芯国际也存在被上游设备卡脖子的问题,他可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届时中芯国际可能迫于美国压力而选择对华为见死不救。
3、中国科技界的团结还远远不够
要扛住美国的压力,需要整个中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来帮助华为度过难关。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中国企业可能会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是报团取暖。何以见得?我们以目前风头正盛的智能汽车产业为例。
智能汽车是华为重点布局的一个新兴业务领域,如果该项业务发展起来,将可能在未来几年补上手机业务衰退带来的收入缺口。
华为推出车载芯片、操作系统产品,虽然实力不俗,却在国内市场遭到了普遍的冷遇。下图是国产汽车的芯片采购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中国汽车企业都选择与美国芯片厂商合作,选择华为等国产芯片厂商的寥寥无几。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情况并不比芯片乐观。
“窥一斑而知全豹”,美国是以国家力量,迫使高通、英特尔、AMD、英伟达、谷歌等一众企业对华为发起断供战争,但在国内,华为却缺少足够的友军,显得形单影只。
面对这样一个艰难的处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改善呢?数据猿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发展“用芯量”相对小的业务
既然国产芯片的制程和产能都跟不上,那就扬长避短,发展一些不需要那么多芯片,对芯片工艺制程要求也不高的业务。还是以汽车芯片为例,相对于手机芯片、电脑芯片,汽车芯片的制造难题可以更好的解决。相比于手机动辄上亿的出货量,智能汽车一年的出货量不到1000万。更关键的是,汽车芯片对先进制程的要求更低。由于汽车空间比手机、电脑大很多,芯片可以做大一点,14nm甚至28nm的芯片依然可以用的很好。28nm以上,芯片的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了,在极端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建设全国产化的芯片生产线(上游芯片制造设备也全国产化)。
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一台装备5nm芯片的手机卖3000元,一亿台手机可以带来3000亿收入,需要消耗一亿颗5nm芯片;一辆装备28nm芯片的智能汽车可以卖30万,要获得3000亿的收入只需要100万辆智能汽车就足够了,假设每辆汽车需要5颗芯片,那只需要消耗500万28nm的芯片。这个难度一下就降低了好几个量级。
2、用先进封装技术,来为芯片制造困境破局
由于短期内很难在高端光刻机上实现突破,全国产的芯片很难突破7nm。天无绝人之路,当被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有一扇窗被打开。芯片制造的“门”被关上了,但芯片封测的“窗”却被缓缓打开。短期内,我们可以不用死磕芯片制造工艺,而是通过先进封测技术,把多块芯片封装到一起,一定程度上弥补先进制程上面的缺失。这条路已经被苹果、AMD等厂商验证过了,也是国际主流的发展方向之一。用几颗14nm的芯片封装到一起,未尝不能实现一颗7nm芯片的性能。
3、中国科技界真的需要团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科技企业需要放下对彼此的成见,实现更高程度的团结。相互携手,来共同打造国产供应链。对于华为而言,需要更多汽车厂商来使用其汽车芯片、汽车操作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产品;需要更多手机厂商接纳鸿蒙操作系统;需要更多服务器厂商接纳欧拉操作系统。当面临极限制裁的时候,中芯国际等厂商能够为华为提供更多帮助,甚至去承担一些风险。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一首短诗,“在德国,当他们把魔爪伸向共产党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当他们把魔爪伸向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把魔爪伸向天主教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把魔爪伸向我时,我环顾四周;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不能让华为孤身一人,去独自面对庞大的美国科技军团。
文:媛媛 星洛 余小鱼 / 数据猿统筹:月满西楼 / 数据猿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