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华为能挺过难关吗?明年会有Mate 60吗?
Mate 50终于发布了。
时隔两年,华为现在的生存环境比Mate 40发布时更差了,美国芯片法案已经生效,任正非也开始把寒气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4G版骁龙8 ,让Mate 50像是一条被铁链束缚住的巨龙。这也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下去,还会有下一代Mate手机吗?
Mate是手机行业最特别的产品系列之一,它获得空前的成功,也遭受过史无前例的行业外因素的干扰,有人说它是国货之光,有人说它用情怀割韭菜,无数人爱它赞颂它,无数人恨它咒骂它。
当我们回头看Mate十年发展的历史,会发现所有的荣光,其实都与三个巨大的争议密不可分。而让Mate系列淬火的这三道坎,分别是自研芯片,高端价位和国产替代。
讲Mate系列,不得不提到,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能与苹果A系列和高通骁龙系列正面较量的自研芯片。
然而在十年前,麒麟芯片没有赞誉,只有嘲笑。
2013年Mate初代发布,外观上最显眼的是一块6.1寸大屏幕。当时三星依靠Note系列逐渐跑出一条新赛道,让本来对大屏手机不屑一顾的苹果都开始衡量这条产品线的必要性。
然而华为更激进,Mate 1的屏幕比iPhone 5大了足足2寸,比三星Note 2也要大上0.5寸。
这样的做法,让怀疑甚至嘲讽接踵而至,但屏幕还不是Mate身上最大的争议。作为余承东口中比iPhone还强的旗舰机,Mate搭载的处理器是华为自研的K3V2。
K3V2是华为海思一款带有试验性质的处理器。公允的说,它是一款很糟糕的芯片,与同期的骁龙相比,它性能落后、响应缓慢、发热严重。
更不可思议的是,华为居然连续将它放在D系列、P系列和Mate系列上,这让愤怒的消费者评论为“海思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虽然转年发布的Mate 2使用了新的麒麟910处理器,但其性能仍然不佳。当时华为内外都有人在质疑,在智能手机行业的窗口期,发展机会稍纵即逝,把时间浪费在自研芯片上真的有必要吗?
然而现在回头看,会发现那可能是麒麟芯片惟一能利用的试错期。芯片不同于其它电子元器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而且最好交给消费者实际使用,才能发现问题并在后续研发中解决问题。
华为的努力和坚持并没有白费。13年下半年,斯诺登曝光棱镜门,第二年苹果又曝出iOS系统存在后门,可以帮助美国国安局和执法机构获得用户数据,市场开始呼唤使用国产芯片的手机。
与此同时,麒麟芯片终于争了口气,14年下半年发布的Mate 7搭载的麒麟925芯片,终于让Mate拥有了一台高端机应有的流畅表现,而此后Mate系列也逐渐成为麒麟旗舰芯片的首发平台。
作为Mate系列的第三款机型,Mate 7堪称华为手机的翻身仗和转折点,最终出货量超过700万,远超市场和华为内部的事先预期。
今天,很多人仍将Mate 7看做第一台国产高端手机。
能贴上高端机标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Mate 7高配版售价接近4000元,在2014年是绝对的高端手机价位,成为当时主打“性价比”的国产手机中的异类。华为内部人士回忆,Mate 7在发布会上公布价格后,台下一片寂静。
从那时开始直到如今发布的Mate 50,定价策略一直是华为手机身上最大的争议之一。
比如Mate 7一年后推出的Mate S系列,定价超过4000,配置上却没有明显提升,电池容量甚至出现倒退。
这可能是Mate系列最失败的产品,现在官方的各种回顾中,甚至都不愿意再提及这款机型。
但这些争议,并没有让华为在Mate系列上放弃高价策略,而是用更多手段让高价显得合理。
2016年把发布会开在欧洲的Mate 9,是华为最早使用双摄的机型之一,同时还首次在影像上与徕卡合作,可以说打响了后来异常惨烈的手机影像战争的第一枪。
另外Mate 9还与保时捷设计推出联名款,售价达到了惊人的8999元。
等到2018年的Mate 20,华为已经有足够底气叫板苹果三星,不仅是麒麟980有了和同代骁龙掰手腕的实力,还有“浴霸”摄像头等外观设计拉满了品牌辨识度。而Mate 20的价格也足够嚣张,最便宜的3999,最贵的保时捷版12999。
有媒体说,Mate在国外发布会上公布价格时,全场没有响起掌声,虽然有所准备,但大家显然还是被价格吓到了。
聊Mate高端机的成功时,所有人都喜欢聊华为的研发基因,却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华为一直是一个异常精明的商家,他们总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做智能手机,谁不想做高端,挣大钱。但是,是先做好中低端再冲击高端机,还是先涨价立人设再逐步提升产品实力。仿佛一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送命题。
没有谁对谁错,但有对的时机。而华为用各种营销概念疯狂建立高端机人设,果断涨价的时间点,正好是很多人在提“消费升级”的那几年。
当后来竞争者也想用大牌联名、高价策略等手段建立高端形象时,却已时移势迁了。
高价策略并不是一帆风顺,Mate 20发布后,很快就遇到了一场公关危机:绿屏门。
其实那几年围绕华为手机的硬件一直是争议不断,疏油层门,内存门,以及所谓“周冬雨屏”和“钻石排列”混用等等,而Mate 20发生的绿色漏光问题,则可以说是所有争议的一个顶点。
这一阶段华为硬件出现的种种问题,固然也许有成本方面的考量,但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华为在屏幕等手机关键元器件上,正全面推动供应商的国产化。
美国在2018年制裁中兴后,华为感知到下一个会是自己,一方面加快自研操作系统的立项和研发,一方面更坚决的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
可惜在芯片制造这样差距较大的领域,国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追赶上的,这也造成了Mate系列最近几代产品的各种挣扎和别扭。
Mate 30系列失去谷歌生态支持,几乎完全失去欧洲市场,Mate 40的麒麟芯片产能不足,让消费者饱受黄牛之苦,Mate 50大家也看到了,没有5G芯片,只能继续用4G。
于是Mate 50发布后的网络上,能看到有人不遗余力地歌颂支持,也有人变本加厉地嘲笑厌恶。
但我相信所有情感背后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华为的期待比任何一家中国公司都要高,认为它应该去做还没有中国公司能做到的事情:成为一家伟大的全球公司,做出伟大的产品。
很多时候,我们期望一家伟大公司的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我们可以接受英雄的故事以悲剧收场,却很难忍受英雄本身有任何瑕疵。但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一家伟大公司的故事,都会充斥着算计,狡猾,阴谋。在无数争议之上,他们往往才能成就不可思议的功业。
2012年9月的一个夜晚,余承东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在当时,他说的这7点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打嘴炮放卫星吹牛皮,然而今天回头看,却发现华为手机都做到了。对于一家2010年才放弃贴牌机生意经营自有品牌的手机厂商来说,这样的成就足够不可思议,也足够伟大。
十年辛苦不寻常,从Mate系列这十年的发展来看,我想Mate的故事,还远没到完结的时候,希望Mate 50不是绝唱,更希望等到它的下一代发布时,华为乃至整个中国科技行业,能走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本文源自亿欧网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