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乐分享平台宣传视频
> 华为资讯 > 华为资讯 > 相关资讯 > 科工力量: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从最新的财报说起
科工力量: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从最新的财报说起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7-21 12:20:41
1291
管理
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头哥 全程听了华为财报发布会,一个感慨是华为现有业务近期的最大挑战恐怕是时间,以时间换空间。想展开写一下,拖了一天,终于写好了。 财报数据无需多言,简单讲,华为CFO孟晚舟回归亮相,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2021年度报告显示,华为全年营收63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8.6%,而净利润增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现金流也从352亿元增长到59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相对健康的57.8%。 “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本文暂且放一放充满光明的研发,重点从企业生存的角度(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华为是极限生存,未来一两年华为则是匍匐生存),聊一聊现在的华为,在集合完毕手里的全部资源后,这些资源分别拿来做什么业务? 如果非要说华为支撑营收的现有业务哪里感觉不对,那只能是汽车。 以战略分业务 不论华为的财报说了什么,针对财报的讨论都要立足于华为当下的生存模式: 最现实的考虑是赚“具有一定优势”且“不会造成威胁”的钱。 按照第一条标准,华为客观上无法大量获取“制程先进面积小”的芯片。针对终端的手机业务和服务器业务,就会像急行军期间无法修理的坦克一样被抛弃,或者“回收”成现金。 终端业务“战略转移”的终点,就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数据中心。这三者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都符合“技术降级”的标准:以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核心,开展to B、to C业务。 回撤不代表失败,按照郭平的说法,华为依旧在5G基站上用芯片,不过数量需求不会那么高,并且利用“增加面积”和“系统升级打鸡血”的方式提升性能。近期的芯片应用案例中,苹果也通过“胶水粘芯片”满足了性能需求,大家的思路殊途同归。 华为的优势在哪里? 智能光伏业务。因为中国光伏产业链很完整,在海外可以形成规模,压倒竞争对手(隆基老总就说过,有必要的话光伏厂房可以搬到沙特)。华为也拥有逆变器的生产能力,能够掌控产业链,只要华为提供“有附加值”的光伏业务,它就能通过“优势”赚到钱。 华为企业业务散出去的十大军团等,都是同样的思路。任总能够局部打乱编制,体现出华为独一无二的管理风格。 华为的一个突破口是光伏,另一个突破口就是华为云。整个报告会上,郭平和孟晚舟反复提到云业务:2021年营收201亿,增幅34%。ICE国内第二,全球第五,未来目标方向是数据中心和加速网络。 对于华为6000亿级别的营收来讲,这个业务不大。但是华为反复提及这项业务,说明华为一方面想主推云,另一方面,应该做出了一些东西。 华为的云业务与其他企业的云业务是有区别的,其他企业的业务可能是从服务端从软变硬(BAT在最近五年对云硬件业务的宣传是逐步上升的),但是华为的业务会更“硬”,一开始就承接设备业务,再通过设备把服务推广出去。这也符合华为过去针对网络设备搞“基建”的定位。 闯中东,下南洋 华为在历史上不缺乏“优势”,有的时候甚至很“强势”。但是强势霸道是会让人害怕的,所以华为需要“温和地”开展出海业务。 有意思的是,华为报告会上特意请了两位记者:一位来自中东,一位来自印尼。 华为谈中东,就是谈光伏。为了筹划未来的产业转型,沙特和阿联酋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光伏业务(华为在土耳其也有类似项目),并且积极推进碳中和计划,维持产业优势。 在他们眼里,华为能提供“光伏 数据中心 其他新技术”的技术大礼包(实际更加复杂)。数据中心和云业务,巧妙满足了他们产业升级的需求,光伏产业的开发,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阿联酋之前对美国干涉华为业务反应很激烈。表面上看,双方闹的是基站和F35,但是美国折腾华为,影响了阿联酋的百年大业,为了这点军售,不值得。 另一个设想“百年大计”的地方,是印尼。印尼人口规模上亿,有着充足的第一产业基础,第三产业也很兴旺。自从莫迪搞民族主义政治引发中国投资外流之后,大量的中国风投把资本砸到了东南亚。印尼作为非常好的投资标的,捧出来了很多独角兽企业(雷军的顺为资本帮了不少忙)。 但是印尼首都雅加达人口爆炸,几个主要岛屿基础设施发展不匹配,国家也缺乏技术人才。因此印尼一直在推广“新首都工程”和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 华为干的事情很简单:协助新首都工程,给偏远地区铺网线,5年内培养10万技术人才。 这套打法不但符合当地的政治正确,也确实能赚到钱,在策略上可谓一举两得。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是印尼能不能讲信誉,按时汇款。至于“排华”问题,印尼在产业资本上,更喜欢选择在中日之间左右横跳,这也是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惯性。 完善,不是完美 战略完善,不代表细节完美,华为的报告也有着明显的短板。 华为的汽车业务,在此次报告会期间发挥稳定,继续让人摸不到头脑。“华为不造车,但是要帮车企造好车”的表态,还是很暧昧模糊。 因为汽车行业很复杂,集合了大量的技术产品。如果带技术进场,企业一定要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在汽车上有什么用。理想状态下,华为最好的位置是特定领域的技术提供商,最好谁都绕不开。 行业经典案例中,博世,ESP产品,得用;高通,车载芯片,得用;某国内厂商,电池/元器件,还得用。华为的“汽车云”?可以有,但还没有到“汽车必须要用”的级别,至少现在不是,而且“汽车云”作为一个概念,现实的东西太少,不适合在行业讲故事。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华为的“强势”。汽车是技术产品的集合,厂商都想保证对技术的掌控力。以华为过去的资历,它的技术姿态够“引人注目”了,甚至有点过头,恨不得把汽车当手机卖。就算华为说“我不抢你风头”,汽车厂商也不敢信。 但是“华为帮人造车”的表态,本质上还是打太极。华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问题是“心病”,要把话说开才行。报告会上的华为汽车业务,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 另一个问题,就是华为云。201亿的收入,体量太小。根本不符合华为“全球五朵云”的宣传策略。华为的云业务需要在2到3年内产生更加迅猛的增长来刺激业界。可能是500亿,也可能是1000亿,就算超过400亿也可以。200亿的规模对于全公司6000亿以上的营收,远远不够。 结语 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想法,但有文章已经提及就不重复讲了。后面希望还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华为的策略很明确:去掉不必要的资产,筹集充足的金钱资源(因此孟晚舟一开始就强调华为财务足够健康)。并且在一些看起来很“土木”、很“基建”的技术行业做突破,因为这些行业不会那么“吸引眼球”,也就尽可能降低被攻击的概率,突破之后带来的收益也更好。 既然华为是“基建企业”,那么华为的最大挑战,就是时间: 由于不利的外部环境以及资产变卖入账逐渐变少,华为的收入不排除从6000亿 掉到5000亿量级(可能性偏低,但是需要考虑)。华为需要在未来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把成绩拿出来。这个成绩不需要闪耀全场,但是一定要稳定,风吹不散雨打不烂,支撑起华为的生存,支撑起超20%的研发比。 只要活得够久,就会有机会。 2022年还有9个月,希望华为跑得比时间快一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花粉社群VIP加油站

2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花粉乐分享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花粉乐分享)”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hflfx.com
关于作者
肉嘟嘟(蜂界传说)
文章
499
主题
1
关注
0
粉丝
1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随手拍
54个圈友 0个话题
华为手机随手拍,记录生活点滴之美好
华为P30pro
51个圈友 0个话题
这里是华为P30pro手机交流圈,欢迎华为P30pro用户进群交流
体验官
60个圈友 2个话题
华为花粉体验官,体验官专属的交流群
登录后查看您创建的圈子
登录后查看您创建的圈子
所有圈子
杭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网络110报警服务 浙ICP备17046585号
2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